王家元
【摘 要】基于數學活動經驗的特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歷探究、反思、應用的過程,去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真正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探究;反思;應用;基本活動經驗;積累
十年課改,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在課程標準中的地位由“配角”一下躍升為“主角”,成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具有內隱性、個性化、發展性等特征,數學活動經驗的形成過程也具有內隱性、多樣化等特征。一般來說,數學活動經驗是在數學學習探究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的,是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和“思考”的過程中逐步積淀形成的,是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逐步深化的。
一、經歷探究過程,讓經驗有效積淀
經歷是獲得基本本活動經驗的重要方式,學生積累的基本活動經驗,需要和探究性學習聯系在一起,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將活動所得不斷內化和概括。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簡單的周期問題》把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的簡單周期現象作為研究對象,著重觀察若干個物體有規律的排列,發現并描述排列規律,還要根據周期規律對后續排列作出判斷。這些內容與任務,能激發探索規律的熱情,提高發現規律的能力,培養遵循和利用規律的態度。教學按“初步觀察周期排列現象——深入研究周期規律——根據周期規律作出簡單判斷——回顧探索規律過程”的線索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在“初步觀察周期排列現象”環節,教材呈現一幅情境圖,由近到遠依次是盆花、彩燈、彩旗,它們都有規律地擺放著。擺放的順序(即周期規律)都表現在顏色上,比較醒目,容易看出來。通過仔細觀察與比較,體會“盆花、彩燈、彩旗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三種物體都是一組一組地排列的”,“同一種物體中,每組的排列完全相同”。學生獲得的這些體會,就是對簡單周期現象的初步感受,表明他們已經進入研究周期規律的學習狀態。
“深入研究周期規律”環節是探索活動的重點所在。先研究盆花的排列規律,再研究彩燈、彩旗的排列規律。盆花的排列規律是重中之重,對它的研究會影響對彩燈、彩旗的研究。研究盆花排列中的周期規律,應該明白把幾盆看作一個周期,同一周期內是怎樣排列的,應該培養表達規律的習慣或能力。
彩燈的排列規律、彩旗的排列規律,雖然比盆花稍復雜一點,但有探索盆花排列規律的經驗為基礎,困難不會很大。通過提出問題“彩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彩旗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放手學生獨立探索、自主交流。關于彩燈的排列規律,應該找到“4盞為一組”“每組都是紅燈、紫燈、綠燈、紫燈的順序”。至于彩旗的排列規律,應該找到“4面旗為一組”“每組都是先兩面紅旗、再兩面黃旗”。彩燈與彩旗的排列規律都可以選擇適當的辦法表達出來。
因此,精心設計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高質量地經歷探究過程,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
二、經歷反思過程,讓經驗有效內化
“經歷了”不等于“真正獲得了”,反思體驗才能加深認識。經歷同樣的過程,凡是加強反思體驗的,學生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一般較為深刻、細膩、全面;反之,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就是膚淺、粗糙、不完整的。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認識分數》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借助手上的材料,找出了“■”:
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提醒:完整地說說你是怎么找出來的?(把誰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老師再追問:為什么這些圖形不一樣,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我們找到的都是■強調:只要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任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這樣,引導每一個學生進行自主反思,特別是“為什么這些圖形不一樣,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我們找到的都是■”的這個追問,更加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本質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整理所獲取的經驗,把獲得的新經驗內化到自身的經驗系統之中。
三、經歷應用過程,讓經驗有效深化
學生獲得的經驗需要在具體的應用中逐步深化,教師要想把數學知識轉化成學生的一種能力,就要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將儲存于頭腦中的原理、定律、法則轉化為技能,實現由儲存知識向探究知識、由再現知識向創造性解決問題轉化,并讓學生通過操作、運算、探究、體驗等具體活動實現這種內化。而數學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豐收的果園》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八單元結束后安排的一次場景實踐活動,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同時能綜合運用認數、計算和方位等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表面涂色的正方體》在原來的教材中只是一道思考題,而現在是作為一個全新的內容放在“綜合與實踐”領域進行一節課的教學。教學素材是將一個表面涂色的大正方體的棱進行2等分、3等分、4等分、5等分……再平均切成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正方體的特征等相關知識,借助已有的學習經驗,在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中,把握問題的共性,從而發現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大正方體頂點、棱、面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當然,學生活動經驗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在一次又一次經歷的活動中積淀、豐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提供具體的數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比較、反思等思維活動,也要讓學生應用所積累的經驗,使數學活動經驗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支撐,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作者單位: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