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仙蘭
支撐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教育理念,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是教學細節。教學細節就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是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閃現。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彩的細節,當然細節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謹慎、敏銳地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那我們的課堂就能不斷地生成教學智慧。
一、捕捉“亮點”讓孩子的智慧在細節中閃光
學生的思維亮點有時像夜空中的星星,閃亮閃亮的;但有時它會是一顆天上的流星,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之后就消逝了。作為教師,應該成為時刻守候流星的攝像師,定格精彩的一瞬,使之綻放異彩。
教學“雞兔同籠”活動課,當呈現“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看來腳有一百只,幾只雞兒幾只兔?”題目時,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進行講解,正當學生聽得癡迷,忽然聽到班里的小機靈在輕聲嘀咕著:“這不就是雞翅變腳法嗎?”我聽了,開始一愣,后來我發現這是個生成的亮點,于是機智地插入這樣一個教學細節:“小家伙你有什么絕招,快說來聽聽。”他興趣大增。成竹在胸:“一只兔子有四只腳,一只雞卻只有兩只腳,這不公平。可一只雞還有兩個翅膀,我讓雞的兩個翅膀也變成兩只腳,那一只雞不也有了四只腳嗎?這樣36個頭就該有144只腳了,可這比實際的100只腳多出44只,這多出的腳實際上是雞的翅膀變來的,從而雞有44÷2=22(只),兔有36-22=14(只)。我這一招叫做‘雞翅變腳法。”“你的想法好有創意呀!看來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有時還真需要點數學家的本領——奇思妙想。”大家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這樣一來,其他學生也興趣盎然。于是我順水推舟,來了個小組合作討論。隨著討論的進行,不時有學生舉手,不時有新的想法產生。老師我還有一招更絕,叫“特異功能法”……看,孩子們的思維層次在不斷得到提升,它的價值遠遠超過教師的分析與講解。
假如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及時調整課堂結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也許孩子們的思維亮點永遠會被埋沒;也許課堂反饋就會草草收場。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會平庸得多。在暗自慶幸的同時,我深刻的體會到:面對學生的“亮點”動態資源,我們必須及時捕捉、用心傾聽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二、捕捉“異點”讓精彩的課堂在細節中生成
課堂上的意外,可以說是瞬息萬變,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給我們帶來遺憾、驚喜、或者啟示什么的……總之,就看你如何把握,如何運作了,把握的好“意外”就會成為課堂里的一道彩虹。
一位老師在執教《認識角》中有這樣一個細節: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三個角中誰大?你有什么辦法?(媒題出示大小相同的三個角)
生:第三個角最大。因為它叉開得大。
師:對。還有辦法嗎?
生:第三個角最大。我是通過數方格知道的。
師:對了,在這里我們可以數方格的方法比較。
生:老師,我還有更簡單的方法。
師:(驚訝)那你說說看?
生:第三個角最大。因為它的嘴巴張得最大。
師:你說得很生動。這位小朋友通過觀察誰嘴巴張開的大小來比較它們,真聰明!
師:那個角最小呢?為什么?
生:(迫不及待地齊答)第一個角最小,因為它張開的嘴巴最小。
課堂教學的精彩就這樣在偶然中悄然生成。課堂上面對每一個意想不到的“插曲”,教師都要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氣魄,并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捕捉稍縱即逝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我們課堂的亮點,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心靈的啟迪
三、捕捉“誤點”讓沉睡的課堂在細節中蘇醒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輕視”學生細微的錯誤,而未能及時用心去理會或糾正,結果導致學生一錯再錯或理解偏差。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誤點”,用心生成細節教學,加以糾正,不僅能幫助學生撥正偏差,而且能讓學生茅塞頓開。
例如:一位老師上課時出了一道題:14-8=?請了一個同學到黑板前板演,那位同學總把6寫成9,下面的同學哄堂大笑,那位做題的同學也窘得不知所措,那位老師不批評他,而是說了一句:“你以為讓6翻一下跟斗,我們就認不出來了?再想想,不玩翻跟斗游戲會等于誰呢?”學生自信的寫了9。老師又交代,“以后可不能隨便讓數字翻跟斗哦!”這位老師巧用幽默的語言,在動態生成中及時解決學生的誤點,讓沉睡的課堂立刻蘇醒過來。
可見,對于課堂教學中的誤點,教師應懷有一種豁達、寬容的心境,并及時、巧妙、靈活的處理,挖掘其中的“問題”,這是對教師把握課堂能力的考驗,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鍛煉,也是教師個體教學風格的外化和生華,是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
要做到有效捕捉細節,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激勵的神情呵護每一顆別樣的思維;要用誠摯的熱情、深切的態度關注每一顆稚嫩的心靈;用高尚的人格、偉大的品性去擁抱每一顆獨特的生命。做到時時刻刻珍視每一顆童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這會使我們的教學更精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十中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