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聯(lián)
【摘 要】學校的教育工作一直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俗話常說:“成材先成人。”教育戰(zhàn)線上的各科老師都肩負著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男率兰o接班人的責任,作為語文老師更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把中華美德發(fā)揚廣大。
【關鍵詞】語文;德育;教學;人格
小語“新大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教育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思想品德是靈魂,它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的是人的精神面貌。人們常說:“體育不好出廢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所以我們要充分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資源以扎實開展德育教學。語文教育是德育的一個有效載體,對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品質(zhì),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特殊的作用。如何拓展語文教學資源借以傳承中華美德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找準教學切入口,真正認識“真、善、美”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稿)》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愛美情趣。”蘇教版小語教材的選文注重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注重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和傳承,用真善美的人性感染人和教育人。這就要求我們對語文教材的內(nèi)涵用心挖掘,找準切入口。
1.激起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
《我要報效祖國》中的乒乓女將鄧亞萍立志為國增光,刻苦訓練,頑強拼搏,時刻不忘報效祖國;《錢學森》記敘了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作出卓越的貢獻;解放軍戰(zhàn)士黃曉文在與長江特大洪水頑強斗爭中顯示出的錚錚鐵骨……教材中這些先進人物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閃耀著人格的光芒,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滿腔熱忱應該貫穿我們語文教學的始終。
2.傳承仁愛孝敬的傳統(tǒng)美德
《奶奶的白發(fā)》濃縮了祖孫三代之間的親情;《陳毅探母》展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孝敬老母親的情懷;《沉香救母》已經(jīng)廣為傳誦,是老少皆知的神話故事;《掌聲》揭示了“人人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掌聲奉獻給別人”;《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和《給予是快樂的》教人學會奉獻……尊老愛幼、仁愛奉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這種美德的教育和養(yǎng)成十分重要。
3.塑造自尊自強的個性品格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通過小駱駝由自卑到自豪的心理轉變,說明人要正確認識自己,自信地面對人生;《騎牛比賽》、《軍神》、《臥薪嘗膽》、《第八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都說明了“人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和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贏得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山羊過橋》教育學生“主動退讓”……相信讀了這些課文,孩子們的道德“獨木橋”也會變得寬廣。
4.樹立笑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
《微笑著承受一切》的桑蘭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始,即遭遇了后半生也許永遠要在輪椅度過的噩運,但她用無比堅強的勇氣直面一切,以一貫的微笑贏得了海內(nèi)外人士的敬佩;《海倫· 凱勒》主人公身殘志堅,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刻苦地學習,考上了大學,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天游峰的掃路人》中的那位老人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是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針對青少年心理特點進行珍視生命教育,上述課文的教育功能是不可言喻的。
此外,還有團結協(xié)作方面的,如:《學會合作》、《天鵝的故事》等;有愛護自然方面的,如《珍珠鳥》、《放小鳥》、《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有誠實守信方面的,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誠實和信任》等……總之,蘇教版小語教材充滿了德育因素,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二、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激起情感共鳴
怎樣充分利用教材中德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性呢?我認為在教學中不應是搞貼標簽式的說教,而是憑借的語言材料教材的優(yōu)勢,豐富教學形式,變枯燥為鮮活,激活共鳴點。比如我在執(zhí)教《爺爺?shù)奶J笛》后,播放音樂《真心英雄》,要比單純的說教更能激發(fā)起學生對文中揭示的道理“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的理解,當孩子們隨著錄音機的樂曲唱起“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激活了共鳴點,再讓孩子們談談學習后的收獲,真是事半功倍呀!另外,古詩名句的引入、名人或成語故事的講述、為英雄畫像、排演課本劇、音像資料的應用等形式,會象磁石一樣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激發(fā)學生把握重點,解決難點,領悟其思想內(nèi)涵。
三、注重課內(nèi)外結合,在閱讀中延伸情感
教師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另一方面要著眼于大語文觀,要指導學生主動地博覽群書,加大閱讀量。譬如,在《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文教學結束后,我飽含深情地說:“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宏偉篇章,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關這方面的書很多,課后希望同學們找來讀一讀。”時過一月,我作了統(tǒng)計,全班所有的同學都讀了這方面的書,學生讀了這些課外讀物還寫了讀寫筆記,收獲頗豐:既使自己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有所增長,又對英雄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讀物中飽含的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感、偉大的思想滋潤著學生的心靈,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四、有效運用語文實踐課,“放飛”心靈
語文是最開放的、最容易和社會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的學科,生活處處有語文。同樣,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的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也應該強調(diào)和實踐相結合,讓孩子們在海闊天空中“放飛”自己的思想,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收到實效。記得在教學《說勤奮》一文后,在語文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把搜集來得勤奮成材的故事整理整理,再利用班級特色辦一期專題小報,介紹關于勤奮的名言警句、故事佳作等。在班會課上還讓班干部組織排演的小品《20年后的我》閃亮登場,學生看到勤奮和懶惰20年后不同的境遇,聯(lián)想自己,真是感慨頗多。
總之,蘇教版小語教材的選材和編排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教育中就應該義不容辭的以人為本,文道結合,立足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但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一定要潛移默化,不要生硬地去灌輸,更不要任意拔高、引申,要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讀出人間的美好,在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感染,這應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茅村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