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惠
孔子究竟是何許人也?想必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吧!孔子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更是被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可想而知,孔子不僅在中華文化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儒家精神更是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孔子的弟子將他一生的言行通過對話、問答等方式記載,編撰成冊,也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典籍中流傳甚廣、影響后人至深的《論語》。
《論語》全書共二十篇,包括了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及《詩經》并稱“四書五經”。其實,筆者首次接觸《論語》是于初中二年級時。當初閱讀《論語》中些許家喻戶曉的名言,包括“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碑敃r并沒多大感觸或是感想,因為只想著應付考試,就倉促地看過而已,并沒將它真正的讀到心坎里。直到高中一年級,經過了著名作家傅佩榮所撰《嗨!孔子》的洗禮后,才真正有所領會,對《論語》有著更深一層認識,多了份興趣。
雖然《論語》已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語錄,但,其中之道理并沒因時代的變遷而遭淘汰。《論語》的核心思想為“仁”“禮”及“義”。據筆者了解,此典籍概括了學習與教育、待人處事、君子品格及治國為政的主張。此外,筆者也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就如被什么東西敲響似的。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可謂現今社會中的一項熱門話題啊!我們常常能從報章或新聞上看到有某位老人遭子女棄捐、虐待,或子女騙取年老父母財產等令人困惑的消息。有時候,走在夜市里,也能看見茫茫人海中身形佝僂、雙目渾濁、黯然神傷的老人有家歸不得,蹲坐在漆黑的路旁,卑微地向路人們乞討,那無助的眼神真叫人心寒啊!不說成年人,說說小孩吧。我們往往也能看見小孩對著父母大吼大叫,甚至以極為不敬的話語頂撞父母,和父母頂心頂肺。說他們還小不懂事嗎?可不能總拿這理由作為“擋箭牌”??!小孩就如同一張白紙,父母畫了什么上去,就會看見什么樣的效果。所以說,這“孝”啊,可得從小就灌輸給孩童們啊!當然,有的人認為給父母吃好的,穿好的,每個月給他們豐厚的“零用錢”也就稱得上是“孝”了??墒聦嵖刹⒎侨绱税?!就如同孔子所言,讓父母不愁吃不愁穿,卻對他們不敬,那和供養犬馬牛羊有何差別?有的人讓父母親三餐溫飽,但,對他們的態度卻是冷淡、忽視,甚至有的人還把父母當傭人般使喚,讓他們包辦家中的大小事務,那也稱得上“孝”嗎?筆者認為,“孝”不僅是對于父母們物質上的滿足,也是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柱。其實,父母要的并不多,他們奢望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不是什么豪華大宅、魚翅燕窩,而是希望兒孫們能夠陪在身邊,偶爾和他們撒撒嬌、聊聊天,有人關心他們那就足夠了。從前,最值得我們中華民族驕傲的就是我們對父母的敬愛,是父母比天還高,但非常遺憾的是,如今,現代人對“孝”的觀念卻不斷褪色。筆者想說,大家應該將“孝”的品德猶如屹立不倒的豐碑,永遠豎立在大家心中,源遠流長。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庇龅讲幻靼椎氖挛铮幻靼椎膯栴}時,應該竭力將他弄懂。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人踏遍世界各地,但真問起有關某地的些許問題,他未必都能回答。有時候我們只會炫耀自己去過何地,其實我們根本就不曾真正去了解該地區的文化、禮儀……我們就只是“去過”而已。筆者認為,真正的旅行、觀光應該像孔子那樣,去了解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文化的不同、風俗習慣的差異,不懂的就問個明白,不必在意或是害怕被人恥笑。唯有真心求知,才會有所收獲。
此外,孔子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初中二年級那年初讀時還似懂非懂,現在總算悟出其中道理了。是??!學習也是一項非常值得深思的課題。令人遺憾的是,現今的教育越來越傾向于表面,即校譽、排行榜、成績單上的數字……在這樣的制度下,培育出的學生往往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筆者認為,讀書嘛,或換個字眼吧,學習,應該充滿著熱忱,要有了解新事物、探索新事物的欲望,而且要對事物有好奇心。學習不該只是將老師口中的字字句句硬塞進腦里,盲目地背,應該要懂得思考,通過思考將所看、所聞、所學的消化成為知識?;蛟S一字不漏的背完了會讓你考獲佳績,名列前茅,但,你真的了解它了嗎?還是應付完考試后就把一切都拋到九霄云外?這樣你根本什么都沒學到吧!而且,現今社會需要的并不是會啃書的機器,而是懂得思考變通的人。當然,也不是完全只思考而不讀書學習,憑空想,到頭老來也只是一場空。思考,是需要我們讀書學習所積累起來的基礎知識來輔助的。
再者,教育者在培育人才這項神圣的任務中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為不讓學校變成生產機器的工廠,教育者們應該鼓勵學生們多動動腦筋,多撥些思考的空間給學生們。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負也。”不久前,某位老師曾與我們開了個玩笑,老師說我們都是“貝多芬”。當時聽了還懵懵懂懂的,過后老師把那字在黑板上,才頓時恍然大悟。對?。∥覀兙褪恰氨扯喾帧保惩昃陀蟹謹盗恕H缃癯R姷默F象,老師們在與同學們討論練習題的答案時多半都并非在“討論”,而是直接寫得黑板滿滿的,供學生們參考。說好聽點是“參考”,事實上就是在“抄答案”!筆者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極為不妥的。就算給了同學們標準答案,讓他們背完,考試時把腦里那一大堆“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一字不漏的塞滿試卷,然后個個考滿分也毫無意義。因為同學們無論如何都錯過了一個關鍵過程,那就是思考。身為教育者,應該讓學生們多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背答案,看見題目就拼命地寫,可能有時候學生們連自己在寫什么都不曉得呢!所以說,應該以孔子的教育方式作為典范,讓學生們獨立思考,若真沒頭緒,才去開導他們。此外,筆者認為,實踐也是學習中一項舉足輕重的過程。讀了,思考了,懂了,不運用,那也只是把知識擺在腦子里,等著時間慢慢地把它侵蝕殆盡。endprint
接下來,談談治國之道吧!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筆者非常認同孔子所言,要讓人民服從政府,愛這片國土,唯有提拔、錄用公正無私者,并將不正直人置于一旁。此外,執政者應該以民為本,套一句古仁人范仲淹所撰《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身為執政者,應凡事以民利為首要顧慮,了解人民真正需要,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倒回來提一提有關官員受賄的問題。其實,筆者認為人們的態度與公務員受賄的問題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舉個最普遍的例子,有許多人在被交警開罰單前都會塞點“咖啡錢”給他們,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了。有誰能對著閃閃發光的鈔票不動心呢?就是人民那貪圖方便,違規卻不愿意負責任的態度才會導致官員受賄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奇怪的是,人們還在那抱怨官員們受賄貪污呢!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敝灰藗儼彩乇痉?,官員堅守本職,國家自然就會清明起來。
此外,正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為人處世應以他人的德行作為榜樣,以他人的惡行作為借鑒。孔夫子也曾說過“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我們應該多多了解自己的缺點,進而改進自己。當你遇見比你更優秀卓越者時,你是抱著怎樣的心理呢?是嫉妒?羨慕?還是欽佩呢?遇見有人做出不當行為時,你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呢?是在一旁等著看好戲,不當作一回事?還是反省自己?筆者認為,他人的言行,無論是好是壞,就像一面鏡子,它能反映出你的優點及缺點??匆娭档脤W習的榜樣時,你會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這時你應該放下嫉妒之心,向他看齊;遇見敗壞風俗的不善之人時,應該以他作為借鑒,時時警惕自己,切勿重蹈他人覆轍。當然,人嘛,往往都拿著放大鏡對著別人,若要你說出別人的缺點,肯定就噼里啪啦一大串,但要你說出自身的缺點,你又了解多少?是?。【腿缤鬃铀f,在這世上,很難看見能夠發現自身錯誤,而在心中責備自己、捫心懺悔的人。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曾參的生活態度,每天對自己多次反省,反省自己今日是否有疏失之處,待人不善之處等,進而改之,不再重犯。
筆者想說,許多學生,包括筆者本身,可能在閱讀《論語》前都覺得它枯燥無味,既是文言文,又有那么多生詞,肯定需要消耗多時才能明白其文。但一旦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實它并沒想象中那么難而且還挺有趣的。此外,原來覺得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印象中是個學問淵博的讀書人,但,事實上孔子并不只是博學多聞,他還擁有許多的才藝,最奇妙的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問題時的答案往往都出乎意料,明明認為很簡單,但,孔子卻總能帶出許多哲理啟發我們。《論語》啊,這兩千多年前的語錄迄今無人能駁,且真實受用,可視為經典中的經典!其中能啟發你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理、學習的態度、執政的根本等的精華可謂數不勝數,筆者實在無法一一詳述,唯有你親身去理解、探索,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領悟出不凡的道理!
(指導教師:岑瑞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