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馨
考試的跫音將至,平日鬧市般的課堂,瞬間靜了下來,野馬似的學生,如同澆上一桶水,活躍的個性立即熄滅。學生們眉頭緊蹙,眼睛直勾勾地盯住手中的書,好像面臨大災難。確實如此,考試制度在這個時代,無疑是學生的負擔,現實的社會總是拿學生的成績來做比較。正是因為這種“不能輸”的心態,學生才更賣力地讀書,上課前讀一會,放學后讀一會兒,空閑時讀一會兒,睡覺前讀一會兒,只要稍有閑暇時間,他們手里必定是捧著一本書,嘴里肯定是念念有詞,腦海里一定是不斷地播映著書中的內容?,F在的學生,漸漸地迷上一套學習方法,即“讀死書”。這方法,說好不全然,說壞也不然。
“讀”乃是吸收資訊的過程,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獲取相關知識,令頭腦有個初步的概念,提高對相關內容的了解,增加可靠性。所謂“讀死書”,正是利用讀的能力牢記書里大部分的內容,甚至是完完全全的一本書,但是不經過分析與深入了解的過程,純屬是初步的學習方法。如果以這招上考場,恐怕有些冒險,只要你怯場,腦海里立即一片空白,苦思而不得半點線索,何其痛苦。可是,如果你已經熟背整本書的內容,絕對是個學習的優勢,至少你已經掌握內容的承接轉折,熟悉資訊該往的方向。
《論語》有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蔽淖种型嘎┏觯瑢W與思切割不離,缺一難登成功的高峰。書為死物,死讀死背,一生難懂書中的奧妙之處。試著開啟思想之門,轉動靈活的頭腦,一邊讀書,一邊分析,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直到心中的疑問全然解開,往內容更深一步探討。那究竟是個怎樣的境界?一試便知,非筆墨能形容。
“思”,顧名思義為思考,也稱作“想”,一般概括為分析、判斷、綜合等思維活動。從學習的角度來看,這是深層探討內容的步驟,了解作者的心境、個性、態度和隱藏的內容,猶如解答密碼般復雜。生活在這個年代的學生,往往會忽略這個步驟,因為這個步驟對他們來說,是個考驗,是個耗時的工程,是個可有可無的活動。事實上,思考并不困難,只是大部分的學生認定,在讀與思的學習方法之間,從中選一即可,因為讀比思更快捷,因而導致他們傾向于讀。思考書中的疑問,好比掀開神秘的面紗,讓內容的核心赤裸裸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你們是否發現,聰明的學生就是喜愛發問呢!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無形中被開拓,進而走進成熟的思想,脫胎換骨變成一名智者。話雖如此,你別傻乎乎的認為“思”比“學”更重要。學習的過程得一步一步慢慢前行,我們該從“學”著手,方才走入“思”的階段。不“學”哪來“思”?所以“學”與“思”同樣重要,若要學習有成,秘訣是活“學”活“思”,謹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道理。
學習的機會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發掘,等待我們解剖,等待我們判斷。不只是學生要學習,全世界的人只要有顆頭腦,每日都得學習,學習生活,學習做人,學習體諒。所以,無論是稚嫩的孩童,年輕有為的少年,事業有成的青年或是年邁的老人,讓我們一起學習,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指導教師:符永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