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我國古代時期就有學者提出“教學相長”的思想。互動教學模式的建立也是符合這種思想的。新課標對歷史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改變過去呆板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核心,和學生互動合作學習、一起探究學術,建立這樣的教學也才能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出來,便于學生能夠學進去。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67-01
引言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互動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互動教學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有效方法。建立互動教學能夠帶動整個課堂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更主動開心地去學習,減少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調與沉悶?;诖?,本文也就圍繞著互動教學展開如下幾點探究:
一、互動生成方式的預設能力是很重要的
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需要優化教學目標,要能夠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預設互動生成。課堂的預設生成要在學生的能力承受范圍之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便于學生接受。比如說對中美關系正?;M程的教授,可以讓學生分析兩個公報的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基于這一教學內容是不需要進行拓展的。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效果,在上課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然后再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這樣也能夠使得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比如說,上課一開始師生可以一起先回顧一下上節課的主干知識,按照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關系,先講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接著再講“中美關系正常化”等一些內容。這種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的教學,既能夠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有實效,而且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會更積極了,更愿意參與進來。
二、互動的空間在于彈性預設
這里所說的彈性預設主要指的是在教學內容上也適當地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想象范圍,要切實地制定出以學生為學習核心的措施,為實現學生充分想象的目標做好鋪墊。彈性預設的重點則在于強調教學方式實現的主要方向,促使其靈活性能夠更加積極地顯示出來。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經歷,不斷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這也歷史在教學中需要完成的一個重要任務。但是學生們的情感態度是無法從內心實現的,這也需要借助于教師的互動教學才能順利完成。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以彈性預設為基礎,同時還要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靈活性為教學目的,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富有創造性。 比如,在探究“漢朝與匈奴的關系”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準備資料,課上再由學生發問,問題則由其他的學生進行作答。這樣,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對于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就更容易了。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則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匈奴這個種族真的存在嗎?他們現在在什么地方呢?”同學們也都眾說紛紜。此時,根據學生的疑惑點,教師在適當地加以指導,則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了。有些學生則會提出:“王昭君和匈奴呼韓邪單于的戀愛史也是真的嗎?”一系列的問題的提出都是能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的。學生之間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談論,最后再由教師為大家揭曉這個謎團,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平時所看的書籍以及在電視上所得的描述把真實的情景描述給學生們聽,學生們也會聚精會神地聽,效果則非常不錯。
三、把握學生特點,激發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對一些問題則開始有自己的認知能力了。在這個半成熟的時期,學生們的情感表現也是非常強烈,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各自的情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也希望在課堂學習上教師不要再一味地向他們灌輸知識,他們希望教師能夠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把一些知識以典型實例或者是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說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理論和真真切切的情感。在歷史課堂教學當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需要把握學生的這些特點,巧妙地激發他們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的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接受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過程,從而引發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為有效地實現從知識到情感的全方位互動奠定基礎。
例如,在探究“臺灣問題”相關問題時,教師就可以把握學生的愛國情感,先從臺灣的滄桑歷史作為切口,然后再鼓勵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對臺灣問題的看法,對祖國統一大業的認識。學生們也都能夠在互動中情感被充分激發出來,將各自的看法發表出來,課堂的教學效果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上升到更高的檔次。
四、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學生能夠準確地回答問題是一種能力,但是如果更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則更是一種能力了。教師在教學時,既要讓學生能回答問題,也要教會學生學會質疑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創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在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就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著每一課的重點內容,精心地設計好供學生探究的課題,其中,題目要體現梯度性以及探究性。在講課的過程中,大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進行分類整理,分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變“想學”為“樂學”,進而再達到寓教于樂、教學相長的最終目的。
師生互動主要是讓教師和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一個重要宗旨,教學中,師生充分地動起來,會讓學生在一節課中既能夠獲得最大的收效,也能夠讓教師也真正地成為受益者,既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積極性?;咏虒W模式的建立對組織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是大有益處的,為有效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