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性差異在職業選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個體只有充分了解、把握了自己的個性特征,才能正確的選擇職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00-02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最大限度的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有的人卻焦頭爛額,四處碰壁,處處不如意。這些情況的出現,有個體工作態度、工作熱情、責任心的原因,更有個體不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盲目選擇職業的原因。所謂個性是指個體身上經常的、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一個人怎樣影響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以及他的可被認識的內在和外在的品質全貌。個性中比較穩定的心理成分是氣質、能力和性格。不同個體由于先天遺傳因素和所受環境影響因素的不同,在這幾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心理學上就把這方面的差異,稱為個性差異。了解、把握個性差異理論,有助于個體正確的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一、氣質差異與職業選擇
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動發生的速度、強度、穩定性、靈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點。氣質與遺傳的關系最為密切,具有天賦性和較大的穩定性,人們常說的“秉性難移”,就是指氣質的穩定性和難以改變性。氣質為每個人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將人的氣質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 實際上,只有少數人是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代表,多數人是介于各種氣質類型之間的中間類型。 了解氣質類型的特征,有助于當事人正確的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一般工作對氣質特點沒有嚴格要求,人們可以通過氣質的互補作用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其干好,即在普通職業中,決定工作好壞的關鍵是其工作態度、熟練程度等因素,而不是氣質特點。但不能否定的是,當一個人所具有的氣質特點,符合工作要求時,這個人比較容易適應,工作起來也較輕松;而當一個人所具有的氣質特點不符合工作要求時,他適應起來就困難些,工作起來也較費勁。如:多血質和膽汁質的的人機智敏銳,對新鮮事物敏感,很適應作反應迅速而敏捷的工作,如銷售類工作。反之:有些工作要求持久、細致、嚴謹,那么粘液質和抑郁癥的人就更容易適應一些,如財會工作。
一些特殊工作,如大型動力系統的調度員、應急救援人員、高空帶電作業人員、高速駕駛人員、飛行員等,這些人要從事一些冒險和危險的活動,負有重大的責任,要經受身心的高度緊張,膽汁質的人會感到這種工作很有刺激性,干起來會很開心;而文秘、財會工作,粘液質的人會干得不出紕漏。特殊工作對人的氣質特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氣質特性影響著一個人是否適合于從事該種職業,因此在選擇這類職業時,個體應該了解自己的氣質特征,把是否具有特殊工作所要求的特殊氣質作為職業選擇的根據之一。
二、能力差異與職業選擇
心理學上把人們能夠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的心里特征稱為能力。能力是人們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的條件,并且表現在掌握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熟練的動力上的差別,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訓練、學習、時間等),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快慢”、“深淺程度”、“難易”及其“鞏固程度”上的差別。 根據心理學研究,能力的來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先天素質(即生理素質)。素質是提供了一種潛能,是遺傳特質。但人的潛能的實現,要通過外界的影響:如受教育、培養、學習、訓練等等。所以,人的能力又是來源于社會實踐的。
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大類。一般能力是在很多基本活動在表現出來的能力,它適合與多種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西方心理學把它稱為“智力”。不同的職業對一般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職業對從業者的智力水平有絕對的要求,如:律師、教師、科研人員等都要求有很高的智商。特殊能力是表現在某些專業活動中的能力,它只適宜于某種狹窄活動范圍內的要求,如:從事教育工作需要有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事數學研究需要具有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羅輯思維能力,法官就應該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而建筑師就應該有一定的空間判斷能力等。
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表現在量上,是指人與人之間各種能力所具有的水平不同。如記憶力,人們常用“過目不忘”和“過目就忘”來形容自己的記憶力的好壞。表現在質上,是指人們在完成相同任務時,可以通過不同的能力綜合而實現,如,兩個人都有良好的組織能力,甲可能是綜合了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演說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等;乙則是綜合了調查能力、分析能力及正確決策的能力。
個體在選擇職業時,應盡可能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因為一個人興趣的發展、特長的發揮,是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是一種“內驅力”,它強烈地激勵著主體從事有關的活動。 “用人所長,人盡其才”,使人與工作形成最佳匹配,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達到“人適其職,職得其人”,也才能使工作取得最佳的績效。同時,還要盡可能考慮個人的能力水平。如果一個人所具有的能力低于實際工作所要求的,必然會導致對工作力不從心,難以勝任;反之,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大大超過實際工作所要求的能力水平,他自己就會覺得大材小用,人才浪費,他會不滿足現狀的。 個體了解、把握了能力差異特點,可以把此作為選擇職業的基本依據。
三、性格差異與職業選擇
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在個性中處于核心地位,是一個人區別于另一個人的重要心理標志。
美國著名就業指導專家、心理學教授約翰?霍蘭德的“人格類型論”根據性格特征與職業選擇的關系,把性格分為六種類型,他認為,這六種不同性格的人在選擇職業上有明顯的差異。
1.現實型(有個工作便極好)
性格特點:坦率、正直、誠實、謙遜。
這類人是注重實際的。他們通常具備機械操作能力或一定的體力,愿意從事有明確要求、需要一定技巧、按一定程序進行操作的工作,適合在各類工程技術工作、農業工作等技術領域的相關產業工作,如:工程師、技術員,操作、維修、安裝工人,司機、測繪員、描圖員、農民、牧民、漁民等。
2.研究型(喜歡探索未知世界)。
性格特點:謹慎、嚴格、嚴肅、內向、謙虛、獨立性強。
這類人的洞察力很強,勤學好問、思維縝密,喜歡做統計分析,具備從事調查、觀察、評價、推理等方面活動的能力。適合作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工作。
3.社會型 (把能量用在刀刃上)。
性格特點:善良、熱情、靈活、耐心、慷慨大度、善于勸說。
十分注重周圍人群,希望為他人提供幫助,胸懷寬闊,喜歡從事競爭性的工作,注重和諧,任何關系都可以保持在良好的互動與了解
(接上頁)
上,所以,這類人更適合與人交往的工作領域,如各種直接為他人服務的工作:教師、醫護人員、衣食住行服務行業的經理、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福利人員等。
4.藝術型(記錄生活點滴)。
性格特點:浪漫、敏感、感性、情緒充沛、富有想象力。
這類人適合于從事藝術創作。如:演員、藝術家編導、教師;文學、藝術方面的評論員;主持人、編輯、作者;繪畫、書法、攝影家;藝術、家具、珠寶等行業的設計師等。
5.企業型(實現個人價值最重要)。
性格特點:樂觀、自信、外向、雄心勃勃、敢于冒險、思維活躍。
對經濟有著先天的敏感性,適合在與經濟有關的財政、金融、商業等領域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對自己的才能自信且勇于表現,具備勸說、管理、監督、組織和領導等能力,主要職業:企業家、政府官員、商人、管理者等。
6.常規型(中規中矩腳踏實地)。
性格特點:中規中矩、沒鮮明個性特點。
這類人適合在既定框架、環境內作帶有重復性的工作,師范、物流管理等行業比較適合。如:護士、文秘、企業職員、圖書管理員、普通公務員等。
人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純屬于某一典型性格的人是極少見的,大多數人的性格都是許多類型的混和。因此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仔細分析自己的性格類型,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把握了自己的個性特征,才能有的放矢,正確的選擇職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