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林江+路興花+成紀予等
摘 要:該文基于農林院校工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客觀需求,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的構建從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訓練計劃及其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闡述,并提出了其運行保障措施。實踐證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的建設實施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5-142-02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ang Linjiang et al.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 3113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objective demand in ability training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th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sisted of curriculum system,curriculum content,training program and its team construction,and the operation safeguards wa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ystem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Practical teaching;Innovation ability;Entrepreneurial ability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會對人才需求水平層次的提高,社會對大學生的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既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又需要具備較高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兼具創業能力。這個新的變化引起了教學主管部門、高校、家長和大學生本人的廣泛關注。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1]。社會需求大量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如何滿足迅猛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社會真正需求的人才,已成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原動力。
由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開展創業教育的的時間較短,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尚存在較大不足,如專業基本功不扎實、實踐經驗不足等[2]。尤其是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相對落后,文化氛圍缺乏;師資隊伍數量不足、整體水平不高、結構不夠合理;限于傳統教育模式,缺乏系統的課程體系與實用性教材;重理論、輕實踐等等問題[3]。因此,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作為農林院校均開設的工科專業,屬于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進行創新創業系列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迫切具有現實意義。
1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內容
根據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特點,以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切入點,以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構建工學背景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水平。探索符合工學背景專業學生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具有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的創新型、創業型人才。
2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的構建
2.1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體系建設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支柱,因此,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系列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包括必修與選修),同時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引入多層次的創新創業課程講座,課堂理論與實踐經驗共同充實學生頭腦,形成一二課堂完善、系統地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2.2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的改變 針對工科專業學生培養的特點和企業需求,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4],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啟發創業思路、拓寬創業視野。把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去,進行人才培養全程創新教育。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要體現創新的思想,都要有創新性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并且在教學計劃中、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加以體現,不同階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也不同。如在《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實驗》、《食品專業實驗》、《食品模塊實驗》、《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等專業實驗課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系列專題性或綜合性的工程和研究模擬項目,通過課時調整和《食品工程專業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充分挖掘學生業余時間,促使學生在校內實驗平臺上獲得初步的創新能力,產生創業想法。
2.3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構建 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驗室開放項目、挑戰杯、甘其食杯等組織開展各類科學研究,鼓勵學生積極申請科研課題或者參與到教師科研研究中來,在實驗活動中,形成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挑戰杯競賽和其它專業(技能)比賽,展現其水平。
同時充分利用浙江省、杭州市、學校等各級部門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的有關政策等,組織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形成初步的創業能力,掌握創業基本技能,積極促成自我價值的提升。
2.4 創新創業教育指導隊伍的構建 充分發揮校內、校外指導老師的優勢和特點,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指導隊伍。校內指導隊伍主要由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驗教師等專職教師組成,并聘請有經驗的骨干教師擔任領頭人,負責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等。校外指導團隊以合作單位、合作基地、公共平臺的骨干人員為主,校內教師配合協作,由合作單位的主管擔任團隊負責人,負責學生創新創業一線實踐技能、企業運轉能力的培養等。
3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的保障
(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類項目實行項目負責制。按照《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實施。該計劃將貫穿于學生4a培養過程,針對不同的年級采用不同的訓練形式,從基礎能力鍛煉到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做到有的方式、持續不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和特長選擇相應項目,并組建訓練小組,鍛煉其團隊合作意識。
(2)拓展實訓基地。學生課外創業實踐是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形成的基礎,加強拓展實訓基地的建設,增強學生創業體驗。校內實訓基地以模擬實驗室、創新創業交流室等形式進行建設,通過舉行創業策劃大賽、案例分析大賽、市場調研大賽等,并不定期邀請知名企業家進行講座,增強學生創業意識,豐富學生創業實踐能力。
(3)加強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先行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挑戰。首先要加強對創業型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激勵機制,培養一批有意向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積累實踐經驗。同時聘請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創業者擔任兼職教師,打造校內外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4)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組織實施保障工作,同時探索新的考核制度。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產出偏低、創新成果匱乏,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團隊、指導教師、學院等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形成長效機制。制定相應管理辦法,有效引導和管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4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實施的成效
通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的改革實施,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特別是在實踐動手、新技術應用、開拓創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3a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食品專業同學先后承擔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3項,省級5項、校級6項等,參加國家和省市創新創業方面的競賽,如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等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均有斬獲,本科學生發表科研論文由生均0.03/a提高到生均0.1/a,且SCI、一級期刊論文比例明顯上升。在學生創業方面,已有學生創辦工作室和企業。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體系體系無疑是一條解決工科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創新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鍛煉了同學們創造性、探索性方面的能力,激發出了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博,周云龍.食品學科創新創業素質教育體系培養途徑研究[J].科技信息,2012,20:1-2.
[2]梁培新,張會.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與教學改革和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0,20:248-250.
[3]劉芳.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6):68-72.
[4]賀瑩,馮彩平,張蘇勤,等.食品科學與工程核心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6):145-146.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