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航 王志丹 王賀 吳敬學


摘要:利用1992—2012 年遼寧省糧食作物生產數據,選取了規模比較優勢指數、效率比較優勢指數、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對遼寧省玉米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進行測度與分析,從地級市層面對現階段遼寧省玉米生產的不同優勢主產區進行了科學劃分,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遼寧省;玉米;生產;區域優勢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065-02遼寧省位于我國松遼平原中南部,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生產帶”之一,地域廣闊,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結構良好,光能資源豐富,水熱比例適中,具備發展玉米生產的優越自然條件,是我國北方春播玉米主產區之一[1]。2012年遼寧省玉米總產量達到1 432.5萬t,播種面積達到220.7萬hm2,分別占全省當年糧食作物總產量和總播種面積的68.75%、68.59%。2012年遼寧省玉米單產水平達到6 450.91 kg/hm2,比全國同期平均水平高出581.22 kg/hm2,成為名副其實的遼寧省第一大糧食作物[2]。本研究選取了規模比較優勢指數、效率比較優勢指數、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對遼寧省玉米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進行測度與分析,深入分析各地區在玉米生產比較優勢上的相對差距,以期促進玉米生產的合理優化布局,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遼寧省玉米生產的發展。1 遼寧省玉米生產空間布局狀況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份之一,遼寧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全省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充分整合資源,逐步加大對糧食生產優勢區域建設的投入力度,使遼寧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成功實現了由量的提升到質的突破,有力地推動了遼寧省糧食生產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遼寧省糧食生產有進一步向局部集中的發展趨勢[3-4]。2012年遼寧省玉米生產排名前5位的地級市依次為鐵嶺市、沈陽市、錦州市、鞍山市、阜新市,其玉米總產量占全省玉米總產量的94.35%。根據《遼寧省統計年鑒》提供的有關統計數據,利用市場集中度指標CRn對遼寧省玉米生產集中度情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1992—2012年期間,遼寧省玉米生產的集中程度總體上呈現出穩步提高的發展態勢(圖1)。2012年,遼寧省玉米產量排名第1位、前3位、前5位的玉米生產地區玉米產量合計占全省玉米生產總量的比例分別為23.1%、60.4%、94.4%,分別比1992年增加了-30.5%、8.8%、30.8%。2 遼寧省玉米生產區域比較優勢分析2.1 研究方法目前國內學術界通常采用國內資源成本法和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計算農業生產層面比較優勢?;跀祿目色@取性和指標的科學性,本研究運用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對遼寧省玉米生產層面的比較優勢情況進行測度與分析。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通過對生產的結果進行分析來逆推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包括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SCA)、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ffici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ECA)、綜合比較優勢指數(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CCA)等3個指標。規模比較優勢指數主要是從生產規?;潭鹊慕嵌葋矸治鰠^域內作物生產的規模比較優勢。計算公式如下:SCAjk=Sjk/Sk100/N。(1)式中:SCAjk為j地區k作物的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jk為j地區k作物的播種面積;Sk為同期全省范圍內k作物的播種面積;N為統計的地級市單位數。如果SCAjk>1,則表明j地區k作物在生產規模上具有比較優勢,且SCAjk值越大,說明j地區k作物生產的規?;潭仍礁?。效率比較優勢指數主要是從土地產出效率的角度來分析區域內作物生產的效率比較優勢。計算公式如下:ECAjk=Yjk/YjYk/Y。(2)式中:ECAjk為j地區k作物的效率比較優勢指數;Yjk為j地區k作物的單位面積產出水平;Yj為j地區全部糧食作物的平均單位面積產出水平;Yk為全省k作物的平均單位面積產出水平;Y為全省全部糧食作物的平均單位面積產出水平。如果ECAjk>1,則表明與全省平均單位面積產出水平相比,j地區k作物在生產效率上具有比較優勢,且ECAjk值越大,說明j地區k作物的生產效率水平越高。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是規模比較優勢指數和效率比較優勢指數的幾何平均數,它能更全面地反映出該地區作物生產的綜合比較優勢。計算公式如下:CCAjk=SCAjkECAjk。(3)式中:CCAjk為j地區k作物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SCAjk為j地區k作物的規模比較優勢;ECAjk為j地區k作物的效率比較優勢指數。如果CCAjk>1,則表明與全省水平相比,j地區k作物生產具有綜合比較優勢,且CCAjk值越大,說明j地區k作物生產的綜合比較優勢越明顯。2.2 結果分析利用1992—2012年遼寧省各地區糧食作物生產數據,通過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對遼寧省玉米生產層面的比較優勢情況進行測度與分析,分別計算出遼寧省14個地級市玉米生產的規模比較優勢指數、效率比較優勢指數、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并運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遼寧省各地區玉米生產的不同生產比較優勢指數值,結果見表1。從遼寧省各地區玉米生產的規?;潭葋砜?,具有強絕對優勢的地區僅有沈陽市(1.19)、盤錦市(1.14),其他12個地級市玉米生產的規模比較優勢指數值均小于0.9,處于強絕對劣勢狀態。從遼寧省各地區玉米生產的產出效率程度來看,具有強絕對優勢的地區有撫順市(1.14)、朝陽市(1.15)、阜新市(112),具有弱絕對優勢的地區有大連市(1.06)、本溪市(106)、鐵嶺市(1.03)、葫蘆島市(1.07),具有弱絕對劣勢的地區有沈陽市(0.97)、鞍山市(0.97)、丹東市(0.91)、錦州市(0.98)、遼陽市(0.91),而營口市、盤錦市的玉米生產效率比較優勢指數均小于0.9,處于強絕對劣勢狀態。綜合考慮規?;潭群彤a出效率程度因素,計算出遼寧省各地區玉米生產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值,其中鐵嶺市(109)、沈陽市(1.07)具有弱絕對優勢,其他12個地級市的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值均小于0.9,處于強絕對劣勢狀態。〗3 結論與建議無論是從玉米生產的規模化程度方面還是產出效率方面,鐵嶺市、沈陽市都是遼寧省玉米生產綜合比較優勢較明顯的地區,也是現階段遼寧省玉米生產最主要的兩大主產區[5-6]。2012年鐵嶺市玉米產量為328.4萬t,玉米播種面積為37.5萬hm2,沈陽市玉米產量為276.8萬t,玉米播種面積為34.8萬hm2,這2個市的玉米總產量和總播種面積分別占當年全省玉米總產量和總播種面積的42.51%、32.76%。各級政府應該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生產補貼、農民技術培訓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鼓勵該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促進玉米生產的規范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從而有效保障遼寧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雖然遼寧省在土質、光能、水熱比例等農業生產條件方面具有發展玉米生產的優越條件,特別是撫順市、朝陽市、阜新市、本溪市、鐵嶺市、沈陽市等遼寧省中部和北部地區,在玉米生產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較優勢,但是隨著遼寧省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于耕地、農村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資源擠占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導致這些地區在玉米規?;a方面基本處于相對劣勢狀態,無法有效形成生產規模優勢與效率優勢的合力優勢[7-8]。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在玉米高效栽培種植技術研發與推廣、玉米高產優質品種更新改良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從而進一步放大該區域在玉米生產效率方面的優勢效應。參考文獻:[1]閆立萍,王志丹,賴曉璐. 遼寧省糧食生產能力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415-416.[2]林麗霞,翟印禮. 遼寧省糧食產量波動及其結構分析[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2):147-151.[3]朱 海. 從遼寧糧食種植業結構現狀看全省玉米生產發展[J]. 農業經濟,1999(7):33-34.[4]任延冬,周 靜. 遼寧省玉米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 農業經濟,2009(12):37-38.[5]王志丹,趙 姜,吳敬學. 全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糧食安全新思考[J]. 農業經濟,2013(4):17-18.[6]張 帥. 遼寧省玉米種植區劃研究[J]. 種子世界,2008(1):28-31.[7]白 偉,孫占祥,鄭家明,等. 遼西地區不同種植模式對春玉米產量形成及其生長發育特性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14,40(1):181-189.[8]王志丹,閆立萍,趙慧娥. 遼寧省主要糧食作物比較優勢與發展對策[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2):4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