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課堂教學改革。老師們忽視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效開展教學設計。為了有效開展教學設計,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四思”: 思考一,為什么教。思考二,教什么。思考三,學生“知”什么。思考四,思考四:怎么教。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12-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課堂教學改革。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高效性,已經成了投身于課改的老師們的共識。于是,一部分老師就開始不停地變換自己上課的風格,為了實現民主而高效地課堂不停地努力,卻忽視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效開展教學設計。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做好教學設計,是上好課,是課堂有效的第一步。
作為一名教師進修學校的老師,筆者經常去基層學校聽課。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上課老師安排地滿滿當當,課堂上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經常是下課鈴響了,老師還沒有講完。回過頭來再想,在這一節繁忙的課上,孩子們好像并沒有收獲什么,更談不上課堂的有效與實效性。
于是,自己經常反思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或許,這與老師自身的素質有關,也或許,這與學生的學習狀態有關。但這并不是深層的原因。究其原因,我發現,老師往往忽略了很基本、很簡單、很至關重要地一點: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四個字,聽起來再熟悉不過,從心里,我們會想:教學設計啊,不就是幾篇教案嗎,從網上載載,再改改就好,用不著花費太多的精力與時間啊。這是對“教學設計”的誤解。其實,教學設計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了很多內容,并不僅是簡簡單單寫幾篇教案而已。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教學設計”的定義: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及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教學效果的優化,它是一個全方面把握教學理論、把握教材、掌握學生學情、對學生現狀進行合理分析,并確立合理教學目標,以保證讓學生學有所獲的綜合性的過程。
余映潮老師曾經多次說過,一個優秀的老師,要踏下心來研讀教材,做到“八遍讀”。八遍讀的目的,是為了老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握課標,這樣,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才可以有清晰的目標。
二、如何有效開展教學設計
為了有效開展教學設計,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四思”。
(一)為什么教
思考這個問題,是為了明確教學的意義。拿到教材就教,不去考慮本課時“教”的價值,也不弄清楚本課時在本單元、本學段、甚至是整個學科中的地信和作用,是盲目而無效的。就像一個人趕路,走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想去什么地方,更別提有什么收獲與成效。
思考“為什么教”,實際是就是站在一個高的角度,去思考一下:為什么教材的編者要把這部分內容安排在這里?該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起到什么作用?經歷了這節課,學生能收獲什么,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影響?只有明確了“為什么教”,才能明確我們的教學目的,我們的教學才不是空洞而漫無目的的;我們才能站在編者的角度去解讀教材,選擇教法與學法,安排恰當的教學程序;我們的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學有所得。
(二)教什么
在明白了“為什么教”以后,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是教給學生什么。說簡單點,就是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任何一課的實施,都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
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們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太多、太亂。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做到“少而精”。教學目標就像一條線,把整個課堂貫穿起來。自己經常看余映潮老師的課例,發現余老師的課堂上,目標簡單而實用,學生完成目標的過程,就是體驗與收獲的喜悅。
確定教學目標的關鍵在于精確地把握目標,深刻地研讀教材。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把握授課內容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說簡單點,就是要與教材、與編者進行對話,弄清楚到底要教什么。
(三)學生“知”什么
一節課的成敗,我們要看的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多出色,而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真正投入進來,有沒有實際的收獲。一節由老師主導的課不是好課,一節由老師費盡心思表演的課也不是有效的課。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開展。也就是說,影響課堂教學目標實現在關鍵因素,不是老師,不是流程,而是學生。因此,明確學生“知道什么”,準確把握學情,是教學設計時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那么,如何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呢?因為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受到他個人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限制,而且還受到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第一,學生已經知道的。即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具備的與之相關的知識、能力、經驗等。第二,學生能夠知道的。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達到怎樣的目標。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關鍵。即我們經常所說的,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讓學生坐著就可以完成,沒有一點思考的動力,沒有一點難度。也不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因為目標制定太過不切合實際而達不成。合理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四)怎么教
研究“怎么教”,就是要確定教學策略來實現“為何教”、“教什么”等預期目標,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策略的制定,必須同時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抓住教材的特點,根據學習內容的類型、文本呈現的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及不同課時的聯系;②抓住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等。只有綜合考慮上述幾個方面,才能優化教學,從而為達成有效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總之,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老師上好課的第一步,是課堂有效的重要環節。愿我們每一個老師教能看到教學設計的重要作用,真正踏下心來做好課前的教學設計,本著為教學負責,為學生負責的態度,上好課,上有效的課,上高效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