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夢的本質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而要想真正的將中國夢實現,就必須要在中國道路上滿懷信心,對凝心凝力的中國精神進行積極的弘揚,從而將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凝聚起來。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文化建設在中國夢的踐行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在鄉鎮文化建設中有效的融合和實踐中國夢,就必須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全面提升鄉鎮精神文明,確保早日實現中國夢。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38-01
文化是對社會經濟和社會政治的反映,而社會經濟和社會政治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影響。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我國廣大的鄉鎮地區也是如此,在我國的鄉鎮經濟和鄉鎮政治不斷發展的同時,鄉鎮文化建設卻顯得嚴重滯后,最終也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國鄉鎮經濟和鄉鎮政治的進一步發展。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地開展鄉鎮文化建設,并且在鄉鎮文化建設中有效的融合和實踐中國夢,從而全面推動我國鄉鎮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
一、中國夢的意義和內涵
要想真正的實現中國夢,必須要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就是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就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實現中國夢的力量之源就是為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夢具有凝聚力量、導向規范以及激勵鼓舞的功能;作為一種發展之路,中國道路能夠將中國模式的有效性很好的體現出來;中國精神是由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共同構成的,其屬于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凝心聚力的強國之魄和興國之魂。文化不僅是人民的精神食糧,更是民族的血脈。要想實現中國夢必須要不斷地發展我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同時也要大力地推動我國的文化建設。在實現文化強國夢、對文化建設進行積極推進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重視在精神文明建設,而充分地做好鄉鎮文明精神建設的工作除了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之外,更是提升鄉鎮社會文明程度、促進鄉鎮實現進一步的改革發展、使鄉鎮保持和諧穩定、提升公民素質的非常重要的途徑 [1]。
二、鄉鎮文化建設中中國夢的融合與實踐對策
(一)積極發展鄉鎮產業,促進鄉鎮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文化部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就明確指出,與2010年相比2015年我國的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至少要翻一番,文化產業值應該達到8000元至9000元的水平。要促進鄉鎮文化建設與中國夢的融合,就應該充分發揮鄉鎮產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經濟搭臺、文化唱戲”。具體而言,要充分挖掘鄉鎮當地的資源特色,整合資源優勢,對富有文化內涵的旅游業、農業和手工業,進行開發和挖掘,形成當地的特色產業。在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中應該充分重視鄉鎮文化建設,促進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例如充分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挖掘民俗文化、綠色生態、古建筑等方面的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鄉鎮文化的繁榮。在挖掘這些特色農業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其文化內涵,并對其文化內涵進行延伸,從而帶動鄉鎮文化的發展 [2]。
要建設鄉鎮文化,還要注意在鄉鎮經濟建設中加大網絡信息工程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推動鄉鎮的信息化,使文化產業化受到信息化的影響,反過來文化產業又能夠促進鄉鎮信息化的發展。要實現鄉鎮文化建設與中國夢的融合,就要充分發揮鄉鎮產業的帶動作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鄉鎮文化產業。
(二)充分發揮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
作為國家基層的文化事業機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在建設鄉鎮文化,推進中國夢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鄉鎮文化服務中心以基層為立足點,面對廣大鄉鎮群眾,是建設鄉鎮文化、宣傳中國夢、加強社會主義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平臺。通過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能夠向廣大農村群眾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文化修養,使農村群眾能夠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3]。
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傳統的觀念進行轉變。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直接領導機構就是當地政府,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對鄉鎮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當地政府就應該轉變觀念,不再對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包辦。在文化活動中應用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完善的運行機制建立起來,發揮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造血功能,促進鄉鎮文化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在對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進行管理時應該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為主,著力于宏觀規劃,保障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其次,當地政府要加大對文化服務中心的經費投入。多數鄉鎮文化建設經費嚴重缺乏,導致鄉鎮文化活動難以有效地組織和開展,不少鄉鎮政府不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在財政支出方面嚴重削減文化支出,限制了鄉鎮文化建設與發展。最后,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建設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提高當地農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這就要求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要進行長遠發展的規劃,以當地的經濟條件、產業集群、地域特點、文化傳統、鄉鎮人口布局為基礎來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例如可以根據各個村民的不同喜好,在各村成立乒乓球俱樂部、武術俱樂部、戲曲愛好社、廣場舞愛好社等群眾組織。
(三)走特色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的鄉鎮文化發展模式都存在著“攤大餅”的情況,沒有將每個鄉鎮的特色發揮出來。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就應該建設和諧統一的鄉鎮文化。在中國夢的領導下,鄉鎮文化建設要走特色發展之路,挖掘每個鄉鎮不同的文化靈魂。我國有很多具有濃厚的人文歷史和別具特色的自然風光的鄉鎮,在鄉鎮文化建設中要提高村民對于家鄉的了解程度、認同程度和熱愛程度,不斷提高村民的素質,打造平安自治、積極向上、優美和諧的鄉鎮文化氛圍。
三、結語
中國夢將我國人民的進取精神和民族精神有效地凝聚了起來,因此在我國鄉鎮文化建設中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在鄉鎮文化建設中有效的融合和實踐中國夢,才能夠極大地推動我國鄉鎮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并且還能夠對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