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新艷 張俊麗 張二海

摘要:在山東省大菊品種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其11個主要觀賞性狀的數值進行統計分析,結合園林中常見花卉裝飾應用形式對植物的要求,對大菊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客觀分析了有待改進之處,為大菊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大菊;觀賞性狀;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2.1+1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161-03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栽培逾1 600年,品種3 000余。花徑大于6 cm的類型稱為大菊,可作獨本、三本、九本盆栽,常見于菊展,并未大量應用于城市綠地中,大菊擁有5大瓣型,30個花型,7大色系,枝葉瀟灑,文化寓意豐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未能應用到園林中來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另一方面,由于大菊未能產業化和商品化,不能夠創造經濟價值,導致其栽培養護只能成為養植單位和個人的負擔,長此以往,對于大菊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1]。另外,由于不同單位的栽培技術不同,再加上品種數量眾多,而對大菊的性狀分布情況卻缺乏研究,這也不利于其園林應用分析。本研究在山東省大菊品種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其主要形態性狀進行測量和分析,了解在現有的栽培條件下,主要形態性狀的分布范圍和變異幅度,初步探討大菊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潛力。
1 材料與方法
筆者所在課題組對山東省大菊品種資源進行連續3年的調查,從調查資源中選出250個代表性強的品種,選取6個主要觀賞性狀,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菊花DUS測試指南》進行性狀測試與記錄,具體見表1。應用Excel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菊主要形態性狀的變異系數分析
對大菊品種11個主要數量性狀的數值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所有性狀的變異系數都比較高,在0.18~18.98之間,表明大菊形態性狀具有比較大的變異范圍,其中花梗粗度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18.98,花徑大小的變異系數最小,為0.18。
2.2 大菊主要形態性狀的分布
從表2、圖1中可以看出,在大菊栽培品種群體中,植株高度分布的范圍是16.42~185.00 cm,平均值為58.00 cm,75%的品種高度低于72 cm,而大部分品種高度的集中在47~72 cm;花序高度分布范圍在19.10~124.00 mm之間,平均值為54.50 mm。
從表2、圖2中可以看出,節間長度的分布范圍是 0.46~4.72 cm,平均值為1.69 cm,群體中50%的品種這一性狀集中分布在1.36~2.12 cm之間,僅有25%分布在2.12~4.72 cm之間;花梗粗度分布范圍是0.21~1.30 cm,平均值是0.51 cm,有50%的品種集中分布在0.43~0.60 cm之間,也有25%的品種分布在0.60~1.30 cm的較粗范圍內;莖粗度分布在0.23~1.45 cm范圍內,平均值為0.72 cm,50%的品種較為集中地分布在0.62~0.83 cm范圍內;花瓣寬度的分布范圍在0.10~6.90 cm之間,平均值為0.68 cm,半數品種分布在0.40~1.05 cm之間。
從表2、圖3中可以看出,花瓣長度的分布范圍在 0.45~18.50 cm 之間,半數品種分布在7.45~10.55 cm之間;葉片長的分布范圍在4.50~20.00 cm之間,平均值為 11.30 cm,50%的品種分布在9.70~12.50 cm之間;花徑大小分布的范圍是6.83~30.00 cm,平均花徑為16.30 cm,而14.24~18.40 cm花徑范圍內集中了大菊群體中50%的品種量;花梗長度分布范圍在1.20~22.10 cm之間,平均值是6.75 cm,75%的品種花梗長度小于9.15 cm,僅有25%的品種分布在9.15~22.10 cm之間。
從表2、圖4中可以看出,舌狀小花數的分布范圍是17~5 587個之間,平均值為378個,半數品種分布在261~519個之間。
3 結論與討論
3.1 大菊在專類園中的應用
菊與梅、蘭、竹被人們譽為花中“四君子”,中國歷史上早已有菊花專類園的記載,時至今日,菊花品種眾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花量大,花期長,造型多樣,特別適合營造專類園,大立菊和造型菊本就是大型的植物景觀,小菊和地被菊又可形成頗為壯觀的花海景象,而不同花期的大菊品種組成花境、花壇或用作草坪鑲邊,可形成明顯的季相變化;與樹籬、樹墻、柵欄、景石相配,自然協調,相映成趣,并且大菊在宿根花卉專類園和菊科花卉專類園中也可應用。此外,將大菊應用在專類園景觀之中,對于弘揚中國傳統菊花文化,豐富園林植物景觀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2]。
3.2 大菊在綠化裝飾中的應用
盛花花壇材料以草本植物為主,高度以選用10~40 cm的矮性品種為宜;花境材料以耐寒的可在當地越冬的宿根花卉為主,要求有較長的花期,花色豐富多彩[3]。大菊秋季開花,花期始于10月下旬,能夠開放至12月上旬,是非常耐寒的宿根花卉,多姿多彩,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管理較為粗放。在現有的栽培條件下,有相當一部分品種的植株高度是在40 cm以下的,高度能夠滿足花壇的應用需要。大菊擁有除了藍色系之外所有的八大色系的色彩,還包括大量的雙色和復色系品種,豐富的色彩可以作為花壇和花境的主要表現元素。大菊花期長、花徑大,非常適合作為盛花花壇的主題花卉,能夠彌補秋季花材偏少的境況。
在開闊草坪的中央用宿根花卉布置花叢或花群,既豐富了園林景觀,又增添了色彩,效果很好[4]。菊花作為典型的宿根花卉,在裝飾草坪中的應用很常見,但是常用的是小菊系的菊花,大菊鮮有見到,其實,大菊中紅色系、黃色系、紫色系和粉色系等鮮艷的品種數量很多,配置于草坪上,能夠與綠色的草坪草形成和諧的景觀;而且植株高度范圍廣泛,能夠與其他植物和諧搭配,可以將盆栽的大菊組合擺放,也可以缽栽埋入土中。endprint
室內環境通常光照不足,空氣濕度低,空氣不流通,溫度較恒定,不利于植物生長[5]。目前室內常用的植物多是些耐陰的觀葉植物,隨著大眾審美要求的提高,人們要求葉色鮮艷的植物,甚至是花卉能夠進入到室內,在這種趨勢下,彩葉草、變葉木、花葉蘆薈等紛紛被引進到居室內,這其中也包括案頭菊這一栽培類型。案頭菊的成功應用也給大菊帶來了希望,在室內應用大菊能夠滿足人們養花的時尚需求,況且其色彩豐富,花型多樣,花期長,在陽臺、客廳、書房等陽光充足處都可應用。
3.3 大菊作為切花材料的應用
菊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應用廣泛,享有盛名,菊花也是最早能夠進行周年生產的切花之一[6]。目前切花大菊品種都來自日本精興園、荷蘭CBA等國外育種機構,我國甚至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切花菊品種。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0年發布的《標準菊花產品等級》中一級品切花菊要求:花徑≥14 cm,花莖≥85 cm,花梗長度要求在5 cm左右為宜。從前文中分析結果可見,14 cm的花徑和5 cm的花梗長度均處在這2個性狀的數據集中分布區域內;而植株高度可以在保證充分肥力和長光照的條件下通過栽培條件來控制;此外,目前大菊也有枝葉緊湊、節間短小的品種,因此傳統大菊滿足切花菊的基本條件,接下來還需要對植株的其他性狀進行改良,盡快建立切花菊的育種機構和系統,盡快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的切花菊品種,推動菊花產業的長足發展。
3.4 走菊花開拓創新的產業化之路
數量眾多的大菊品種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巨大的種質資源庫。然而至今,許多優良品種還深藏在民間,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由于沒有市場,花農得不到任何補償,種菊的積極性受到挫傷,有些名貴品種正在流失,必須迅速建立相應機制加以保護[7]。根本的解決辦法則是要改革這一傳統名花,使大菊從孤芳自賞走向大眾化、市場化,進入產業化發展軌道,才能使其再次走向世界。從大菊品種資源庫中篩選適宜作切花、案頭菊等其他栽培類型的品種是有效的方法,朱珺等選取9個多頭切花菊品種,配制25個雜交組合,共雜交181個花序,獲得14 618粒種子,成苗2 169株,為切花菊育種奠定了基礎[8]。盧潔等從10個秋季開花的傳統大菊品種中篩選出4個夏花型切花菊品種,并建立了適宜北京地區栽培的技術流程[9]。寧惠娟等使用層次分析法從40個傳統大菊品種中選出了5個適合作切花菊的品種[10]。胡尚春從68個中國傳統大菊品種中,篩選出18個適宜作案頭菊栽培生產的品種[11]。這些工作都是開發利用大菊資源的有益探索,而園藝栽培和育種技術的進步將大大加快這一進程。
大菊只有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才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并促進其在新時期的發展。適宜規模化生產的品種應具有一致性、穩定性和特異性,在種植技術上應考慮低能耗、周年生產和規模化種值,在生產過程中應是從種質資源的保存到品種特性的分析,從優良品種選育到育苗技術、到周年生產過程的全面控制,直至采后處理和保鮮儲運的完整技術體系[1]。張亞瓊觀測統計了35個秋花大菊品種的觀賞性和適應性,應用層次分析法篩選出7個適于規模化生產的盆栽大菊品種,并篩選了合適的肥料和生長調節劑的施用濃度,建議苗期統一換頭以控制群體花期,整理出一套規模化生產栽培技術流程[12]。
大菊品種數量眾多,蘊含豐富的基因資源,承載著古老的花卉文化與精神,亟待開發,從而為現代城市生態綠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戴思蘭. 中國菊花與世界園藝(綜述)[J].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2):1-5,9.
[2]王 翊,戴思蘭. 菊花專類園景觀初探[J]. 北京園林,2009,4(4):30-33.
[3]吳滌新. 花卉應用與設計[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4]王蘭明. 宿根花卉在邯鄲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討[J]. 北方園藝,2008(5):157-158.
[5]胡 毅,馮軍仁. 室內植物引種布置及管護[J]. 北方園藝,1999(3):80.
[6]姜鳳英,馮 輝. 現代育種技術在切花菊上的應用[J]. 北方園藝,2004(4):34-35.
[7]戴思蘭. 中國菊花何日重放異彩[J]. 中國花卉園藝,2004,5(5):16-18.
[8]朱 珺,何俊平,仲為偉,等. 多頭切花菊品種雜交親和力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2):161-163.
[9]盧 潔,戴思蘭. 夏花型切花菊品種選育及栽培[C]. 中山:中山小欖國際菊花研討會,2007:320-324.
[10]寧惠娟,邵 鋒,戴思蘭,等. 40個品種菊的切花用途評價[J]. 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26(3):389-394.
[11]胡尚春. 案頭菊品種篩選及栽培試驗[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12]張亞瓊. 中國傳統盆菊品種篩選和規模化栽培技術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