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則
摘 要:作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主戰場,課堂的氛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學生激發潛力、調動熱情,教師揮灑智慧,科學引導。這時,一個活潑有趣的課堂對學生和教師而言,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簡要闡述如何打造活力課堂。
關鍵詞:小學科學;活力課堂;創設
一、科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
在各門學科不斷改革的今天,仍有不少科學教師在沿用傳統單一、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不僅導致學生學得枯燥,教不出教育部開設科學課程用意的精髓,而且讓學生變得只會課本理論,而不懂如何將科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對此,筆者做出小小的改變:結合當下焦點、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和學生共同探討。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環境和我們》時,筆者根據現在人們最關注、最憂心的霧霾問題,和學生探討哪些行為會加重空氣污染,給環境帶來負擔。“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控制霧霾?”“生活中你有過哪些保護環境的舉動?”筆者進行發問,引導學生思考。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設置一些諸如“防霧霾口罩真的管用嗎”“自來水和純凈水哪個對人體更有利”等小型辯論賽讓學生自主思考。如此,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愛上科學。
二、科學是為了更好地應用
學生學習知識,不是為了記在腦子里,而是為了應用在生活實際中。能信手拈來,隨時隨地拿來運用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
文化改革、文化發展講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科學教學也是如此。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極為重視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運動,如告訴學生用完的油桶清洗干凈可以廢物利用,制作生態瓶;冷氣流能帶走霧霾,潔凈空氣等等,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能用到科學知識。
三、肢體語言也是教學語言的一種
教師在課堂上不必總是保持嚴肅、刻板的形象,這會讓學生畏懼,提不起興趣聽講,甚至連帶厭惡科學這門課程。教師授課,可以用充滿熱情的語調、富有激情的肢體語言,把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
例如,筆者在講授用放大鏡觀察昆蟲時,會用肢體模仿昆蟲的動作,或讓學生聯想這個昆蟲像什么東西,如蒼蠅摩擦前肢,筆者會讓學生聯想“豐盛的午餐要開始了,所以蒼蠅都激動地搓著手準備大享盛宴”。在要用顯微鏡進行教學時,筆者會讓學生觀看顯微鏡下五顏六色的細胞,并和學生一起給細胞安排有趣的對話。
參考文獻:
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