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面對新疆地區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十八大后,黨和國家提出要依法治疆。依法治疆得實現需要法治社會的健全,基于此,本文對于依法治疆的意義進行闡述,在結合當前社會現實提出依法治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提出全面實現依法治疆的建議。
關鍵詞:法治;依法治疆;新疆
1 依法治疆得的意義
“依法治疆是一項集地方立法、執法和法制宣傳教育等工作于一體,需要共同推進的綜合性、系統性極強的復雜工程。”依法治疆是黨中央在繼承和堅持新中國以來對新疆實施的治理方略基礎上,結合新疆的現實所提出的。 在新疆推進法律治理對于當前的新疆地區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為新疆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近些年來,由于境外勢力不斷滲入,導致新疆地區穩定受到影響,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在新疆推進依法治疆,可以有效加快經濟的發展,團結新疆的各族人民,可以有效的調動新疆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重要的是經濟的發展是離不法治,而且國外經濟發達地區能夠快速發展也是依賴良好的法治,因而新疆地區的市場中各個活動都是需要法律進行指導和保障。
(二)為打擊恐怖犯罪提供依據
近年來,在我國新疆地區爆發了多起恐怖暴力事件,中國已經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嚴重威脅,但是不代表我國政府會為此害怕或者轉移自己的意志。當前在新疆恐怖事件都是恐怖勢力利用新疆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因素,打著“宗教”、“民族”的等名義,在新疆進行的暴力犯罪。那么黨和國家對于恐怖犯罪態度是嚴厲打擊,因而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下,運用法律手段懲治恐怖犯罪。這不僅是體現我國法治精神,更是對于境外一些國家無端指責的有利回擊。
(三)是推進治疆體系和新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點
現代社會強調國家治理要具有完善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當前的新疆地區區域之間不平衡,農業經濟基礎薄弱,新疆產業結構不科學等問題仍然沒法解決;打擊腐敗、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工作任務仍比較艱巨。新時期,新疆地區要想實現現代化,那么僅僅依靠科技、意識、管理等方面現代化是遠遠不夠,最為重要的是需要法律來實現現代化。
2 實現依法治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實現依法治疆面臨的機遇
1. 國家的重視
2014年以來我國針對新疆的實際情況,召開多次會議,并提出近期以來新疆工作的基本要求、方向等,對新疆工作作出了比較全面的部署。習近平書記也提出了依法治疆的理念,并提出新疆依法治疆的目標,同時中央也提出要根據法律嚴厲打擊當前威脅新疆安定的恐怖、暴力等勢力。這些都足以說明,國家對新疆的重視,也為新疆開展法治建設提供了基礎,也為新疆能夠實現依法治疆的提供了政策支持。
2.法治中國的提出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出要加強法制政府、法制社會的建設,引導民眾自覺守法,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次會議指出我國要進行全方位的法治建設,重點強調黨員干部要加強法治思維意思,提升依法辦事的能力,積極將法治建設效益為當前衡量領導干部的考核的重要的因素。黨中央的部署為實現依法治疆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及指導方法,為實現新疆法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
3.自治區黨和政府的重視
在黨和國家對新疆治理的重視基礎上,新疆地區的黨和政府積極抓住中央所提出對新疆治理的工作思想和精神,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及時作出部署和落實,并且多方面的積極推進依法治疆,從而為實現依法治疆提供的良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
(二)實現依法治疆面臨的挑戰
1.經濟基礎的薄弱
經濟基礎是實現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解決了經濟才能夠為依法治疆提供物質基礎。然而新疆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業現代化化進程遲滯,工業化水平程度不高,經濟增長方式還是比較粗放,特別是南北疆經濟之間差距過大。這些都導致新疆地區的經濟差距拉大的時候,地區間法治建設程度出現不一致,這些都是不利于依法治疆的實現。
2.兵地管理的差異
由于歷史的原因,新疆地區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其他省份是不一樣的,那就是兵地共存。黨政軍企合一的管理體制一直在新疆保留,這樣的管理方式,可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并且減少社會沖突事件的發生,但是這樣的管理方式也是有弊端的,比如管理制度差異、兵地之間差距和矛盾等,如何有效發揮兵地管理制度的長處,減少兵地差異對其的影響,是當前實現依法治疆的重大的挑戰。
3.思想觀念陳舊
在新疆推進依法治疆最大的挑戰應該就是如何讓民眾轉變對法治的態度,讓法治成為民眾的信仰。當前新疆地區的法治系統是比較完善的,民眾解決糾紛都是依靠法律,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可以說民眾對法律權威是認可的。但是新疆地區多民族多信仰的存在,要想民眾轉變對法治態度是當前實現依法治疆的重大挑戰。
4.多元文化影響
新疆地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是屬于多民族地區,其文化具有多元性,但是這些文化并不都是積極向上,也有負面文化,這對依法治疆的實現而言是具有不良的影響,況且新疆文化受到來自宗教文化的文化的影響,那么要想實現依法治疆,對這些文化正確解讀和適用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3 建設法治社會實現依法治疆的建議
(一)加快經濟發展,推動依法治疆
良好的經濟基礎可以為依法治疆的實現可以提供良好的平臺。無論是對依法治疆的制度建設還是法治宣傳亦或是理念的推行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質來保障。因而,新疆政府要積極重視的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要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為實現依法治疆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規范法治管理,保障依法治疆
依法治疆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積極建設法治政府。那么針對現在新疆地區兵地并存的管理制度,需要用法治來進行規范,規范其管理。那么要想實現依法治疆,就需要我們新疆的地區的管理體制要法治化,管理各個層面要積極依法行政,不斷提升執行力,并且將依法治理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另外,要在新疆地區積極進行多層次和多領域的依法治理,要求各個基層組織和相關的部門、行業進行依法治理,從而在全社會營造出規范管理的氛圍,從依法治將提供保障。
(三)更新法治觀念,促進依法治疆
針對當前新疆地區民眾的實際,那么要想更新新疆民眾法治觀念。首要就是要政府正確解讀和認識好法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關系,利用宗教的影響,積極培育新疆民眾的法治意識,從而促使民眾心目中形成依法處理事情的想法;其次,積極發揮學校、行業組織等的功能,積極對民眾進行普法教育,特別是提升黨員干部的呀諾發錢法治意識和思維,要求黨員干部積極踐行法治觀念,從而促使新疆民眾改變觀念。
(四)宣傳法治文化,加快依法治疆
法治文化只是眾多文化中的一種,對于新疆地區而言,多元文化得存在使得法治文化得影響力并不是占據最佳位置,針對這樣得挑戰,我們不僅僅是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更為重要就是將一些負面文化對新疆社會得影響不斷減弱,直至消除。在社會中加大法治文化得宣傳,要在農村地區加大法律宣傳,通過靈活多變得形式加深民眾對法律的認知。要在城市地區加深法律宣傳得內容,進而升華民眾對法律得信仰,從而在社會中形成良好得法治文化氛圍,進而為加快依法治疆提供良好得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顧華詳.“絲綢之路”經濟帶試域下的依法治疆問題研究[J].克拉瑪依學刊,2014(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