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娜
摘 要:圍繞著單位發展需要來開展政工工作,則能強化該項工作的落地效應。這里就需要建立起政工工作與黨建相融合的態勢,在黨建工作的引導下來有效開展政工工作。通過對二者融合的內生機制進行分析,黨建和政工工作的職能應分別進行定位,從而厘清各自的作用邊界。在以主體為融合推手的認識下,應圍繞著:事業單位的黨委提出工作目標、目標導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上下聯動對政工工作進行評價等三個方面來進行模式構建。
關鍵詞:黨建;政工工作;事業單位;融合
如何拓展事業單位政工工作的職能影響力,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隨著事業單位體制變革的不斷深化,經濟效益指數也逐漸成為單位職工所關注的重要指標。在這種背景下,政工工作若是不改變傳統模式,則將使工作本身落入形式主義的泥淖之中,也將使政工干部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為此,圍繞著單位發展需要來開展政工工作,則能強化該項工作的落地效應。但在具體的實施路徑上也面臨著一道難題,即實現政工工作落地效應的引導主體是誰,以及如何過程控制政工工作的有效展開呢。可見,這里就需要建立起政工工作與黨建相融合的態勢,在黨建工作的引導下來有效開展政工工作。
在強調工作的主體性原則下,建立二者的融合根本在于增強政工干部的作風意識和組織意識,這也是黨建工作所內含的根本要求。通過加強這兩項意識,最終促使政工工作能落到實處。
1 二者融合的內生機制分析
二者融合的內生機制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黨建工作推動事業單位各項事業的發展
黨建的工作的基本內容包括:黨的組織建設和黨的作風建設。而這些建設則具體落實在了基層黨員的身上,他們肩負著不同的崗位職責,從而通過黨建工作來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將不斷增進自己的崗位意識和職業意識。
1.崗位意識的增進。崗位意識首先就從工作態度上反映出來,在技術崗位和行政崗位中,良好的崗位意識體現在了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意識的形成。由此,黨建通過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便能在部門內部起到先鋒示范作用。
2.職業意識的增進。職業意識的增進表現為職工對自身職業發展的規劃更加理性,并能將自己的職業發展與單位各項事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對此,黨建工作不僅作用于基層黨員干部,還為提升職業意識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環境。
(二)實現落地效應依賴政工工作模式的創新
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主要以全局性和思想性的特質呈現出來。而若要切實推動事業單位各項事業的發展,還需要依托政工干部在基層深入細致的展開思想動員和精神鼓勵作用。其中,包括對部分基層黨員的思想動員,以及在部門范圍內展開精神鼓勵。那么政工工作的出發點便是黨建工作的著眼點,而政工工作的成效便是黨建工作的目標。這樣一來,便在“黨建工作——推動事業單位各項事業發展——政工工作助力落地效應的形成”這樣的邏輯結構下,形成了政工工作與黨建之間的融合。
2 二者融合下的職能定位
為了切實建立二者的融合態勢,這里還需要對二者的實施主體分別進行職能定位:
(一)針對黨委成員的職能定位
事業單位的黨委成員是開展黨建工作的組織者,他們著眼于單位的發展大局,在開展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時不僅要完成上級所布置的規定動作,還需要聯系本單位實際實施創新動作。那么在設計創新動作時便需要建立在問題導向的基礎之上。在問題導向下來設計創新動作,便需要建立起“目標、手段、結果”的三段式行動綱領,而黨委成員的職能便在于為政工工作提出現實目標,以及對政工工作進行結果評價。
(二)針對工會干部的職能定位
政工工作在黨委領導下并在黨委的價值判斷下,具體開展規定和創新動作。特別在突出黨建工作的落地效應,以及強調政工工作應接地氣的當前,政工干部承擔起了規定動作的實施和監督職能,以及為創新動作的設計尋找問題域的職能。對于后者而言,在推動本單位各項事業發展的目標導向下,問題域的探尋將幫助黨建工作形成環境植根性的效果。
3 定位驅動下的融合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二者融合的模式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一)事業單位的黨委提出工作目標
前面已經指出,黨建工作著眼于單位全局和整體性發展需要,并主要以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為推手。因此,黨委所提出的工作目標也體現為全局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將黨建工作落腳于推動單位各項事業的發展之上,則要求在工作目標中突出在黨員干部進行崗位意識提升和工作作風改進的方面。由此,黨委提出的工作目標需要借助政工工作的具體實施來達成,包括部門科室工作作風建設和黨員干部的工作態度提升等。
(二)目標導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
在以上目標導向下,政工干部便需要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將黨委的意圖落實到基層。針對改進部門科室工作作風和提升黨員干部崗位意識方面,政工干部首先應成為執行者,再者才是監督和引導者。鑒于事業單位組織生態的特點,政工干部應在政治學習環節、部門聯系調研環節,與部門負責人進行良性溝通。針對創新動作的執行,應建立在對政工工作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具體包括:改變傳統政工工作思維,將教育者的固有思維轉換為輔助者的思維模式上來。并切實起到聯系基層職工與上級管理者橋梁的作用。
(三)上下聯動對政工工作進行評價
二者融合的歸宿便在于厘清政工工作的路徑指向,并能提升政工工作的環境植根性。為此,還需要對政工工作進行結果評價。這里提出了上線聯動式的評價模式,就上級黨委對政工工作進行常規工作評價,各職能部門還需要對政工工作進行季度評價。這樣一來,才能促使政工工作與黨建之間形成緊密的融合關系。四、展望
4 以下就政工工作創新模式進行展望
(一)開發手機終端在線系統
我們需要結合資料推送和黨員干部自主下載閱讀、觀看等形式,綜合構建移動智能教育在黨建工作中的功能。從培養黨員干部自主學習能力入手,需要通過開發出手機終端在線系統,來使他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黨建音像資料。目前,可以將此工作任務外包給第三方機構來開發,或者與高校合作開發黨建學習在線平臺。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單位黨員干部進行操作技能培訓,促使他們正確應用在線系統。
(二)完善學習資料整合工作
為了更好的發揮標桿和參照“正衣冠”的作用,在資料結構上應以視頻資料為主體。在微視頻環境下,每個視頻的播放時間大約為5分鐘,因此需要在這5分鐘內突出先進人物的工作事跡,以及提升該視頻內容的感染性和可觀看性等,都需要通過完善學習資料整合工作來實現。再者,“圖片配字幕”這一形式也需要重視,這里需要考慮到手機流量問題,在黨員干部外出處理公務時手機無法連接WIFI,因此還需要對應給出圖片資料來供他們選擇。
(三)多方協作強化學習管理
在加強黨員干部工作意識上,需要通過多方協助來強化學習管理。多方主要涉及各級黨組織,依照上級黨組織提出要求和學習目標,基層黨組織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的原則,基層黨組織應在黨風建設中發揮監督、考核、督促、組織等多項職能。
5 小結
本文在以主體為融合推手的認識下認為,二者之間的融合應圍繞著:事業單位的黨委提出工作目標、目標導向下建立政工工作手段、上下聯動對政工工作進行評價等三個方面來進行模式構建。
參考文獻
[1]方小剛.央企黨建的價值取向及其實現[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3(6).
[2]常青.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雙贏共促之我見[J].現代企業文化,2013(11).
[3]劉花.結合施工企業特點扎實開展黨建工作努力提升履職能力[J].科技致富向導,201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