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占湖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連云港 222023
胸部外傷是一種常見的急癥,患者常伴有嚴重性的復合傷,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目前臨床中胸部創傷的常用診斷方法為影像學檢查,通過進行早期影像學檢查,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2]。數字化成像技術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診斷方法,具有檢查迅速、敏感性高及圖片清晰等優點,在胸部創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分析數字化成像技術在胸部創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該院對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胸部創傷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58例胸部創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齡18~73歲,平均為(45.4±3.2)歲,受傷至救診時間為20 min~8 h,平均為(4.2±0.5)h。所有患者既往均無胸部疾患史,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胸悶、咳血、呼吸困難、痰中帶血及心動過速、紫紺等癥狀。
儀器采用Definium 6000 數字X 線攝影系統,患者取站立位,拍攝胸部正側位片。攝片參數如下:靶片距120~150 cm;胸部正位片電流、電壓分別為10~12 mA、80~85 kV;胸部側位片電流、電壓分別為 24~32 mA、90~95 kV。
在58例胸部創傷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氣胸或血氣胸21例(氣胸14例,血氣胸7例);皮下及縱隔氣腫20例(皮下氣腫18例,縱隔氣腫2例);創傷性濕肺16例;肺挫損11例;肺血腫6例;肺不張及肺萎縮4例。
胸部創傷是一種常見的急癥,具有較高的發生率,約占全身各種創傷的10%~25%,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3]。部分胸部創傷患者可同時存在多種創傷表現,而不同的創傷表現的形成機制也不一樣,大大增加了診斷及治療的難度。胸部創傷的及時、準確診斷及治療是預防并發癥及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關鍵。臨床中對胸部創傷的檢查多采用傳統X 線攝影[4],該技術以溴化銀作為感光物質進行X 線影像的記錄,作為一個固定的二維圖像,無法有效調節圖像的黑白度與對比度,且存在對比度低、漏診率高等缺陷,因而應用受到很大限制。
數字化成像技術是一種新的影像成像方式,是基于傳統放射技術并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發展起來的[5]。該技術可在計算機控制下,通過X 線平板探測器接收穿透人體的X 線信息,通過平板探測器讀取X 線影像學信息,且可以以數字化圖像的形式記錄,還能重復打印出X 線照片。數字化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為通過將X 線信號轉為可見光,再經薄膜半導體陣列聚集,然后由專門的電路讀出,最后送至計算機系統處理。數字化成像技術的圖像處理功能比較完善,且具有較為簡便的操作界面,能提供較為完美的圖像質量。數字化成像技術因采用平板探測器,能有效代替普通X 線的屏片系統,從而實現X 線信號的數字化[6]。而且該技術的信號動態范圍及空間、密度分辨率均高于普通X線,且能有效降低受照射的X 線劑量。另外,數字化成像技術還能利用強大的軟件功能對圖片進行后期處理,根據患者的診斷需求進行圖像的任意角度旋轉,通過對圖像進行對比度、亮度及銳利度的調節,且能測量病灶大小和角度,并可進行病灶放大、漫游及反白等技術處理,有利于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及病變顯示率。
該研究中,58例胸部創傷患者經數字化成像技術檢查,肋骨骨折患者29例,肋骨骨折是胸部創傷中最常見的創傷,占60%以上[7]。肋骨骨折表現為肋骨連續性中斷,且有部分斷端錯位,對于下部肋骨骨折患者,應調整窗寬窗位與反白后才能觀察到骨折線影。數字化成像技術的組織對比功能較好,且解剖結構清晰,能通過后處理功能對可疑部位的細微結構進行詳細觀察,有利于提高對異常骨質的診斷率。而且通過空間頻率處理技術能起到較好的邊緣增強效應,有利于提高骨折的診斷率。氣胸或血氣胸21例,該創傷主要是由于肺組織與支氣管破裂后,空氣進入胸膜腔引起的。氣胸表現為患側肺野高度透亮,肺組織受壓可見向內移位,無肺紋理走向,和肺相鄰側可觀察到線狀臟層胸膜,可見縱隔向健側移位;而血氣胸可在患側見肋膈角橫貫或者角平鈍一側胸腔的液氣平面。血胸主要是指胸部外傷時,肺組織、大血管、肋間動靜脈以及胸廓內血管破裂出血等造成胸腔積血,其表現和游離胸腔積液相似。當血胸與氣胸同時存在時就會形成血氣胸癥狀。皮下及縱隔氣腫20例,其表現為不規則的條帶狀低密度影,可通過調節軟組織窗提高顯示清晰度;而縱隔氣腫則表現為在縱隔氣管與大血管旁可見點狀、片狀低密度的積氣影。當出現肺裂傷、氣管斷裂時,裂傷的肺組織就會起到活瓣作用,導致氣體無法排出而從肺裂口漏進胸膜腔,使胸腔壓力不斷增高,而空氣在高壓作用下被擠進縱隔及皮下組織,從而容易形成胸部、頸部等部位的皮下氣腫。創傷性濕肺16例,該創傷的形成和胸部創傷時引起的支氣管反射性痙攣有關。表現為肺紋理增粗、不清晰,且肺實質內可見點、片狀稍高密度影,但密度不均,邊緣不清晰,呈磨砂玻璃樣。當患者胸部受傷時,其肺血管與支氣管就會收縮,使肺循環出現障礙,導致肺血量減少及增加血管內的壓力,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當血漿中的水分、低分子物質從血管中溢出后就會形成濕肺,可表現為面紗征的特征。肺挫損11例,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片狀高密度影,且邊緣不清晰。該創傷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在外力作用下,會使胸廓受壓,導致患者肺內壓力突然明顯升高,造成肺組織的挫傷,甚至引發肺水腫及肺出血等。在臨床診斷中,創傷性濕肺和肺挫傷之間容易出現誤診,其鑒別方法為:創傷性濕肺多見于中下肺野,且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肺野均出現磨砂玻璃樣改變,且邊界不清晰;而肺挫傷主要發生在受傷側,且表現為斑片狀密度增高影。肺血腫6例,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密度均勻增高影,且邊緣清晰。該創傷多是由于肺實質出現挫裂傷后,肺實質微血管受損而出現出血癥狀,當出血凝結后就會形成血腫。在診斷中通過調節窗寬窗位,能清晰地看到血腫中心密度較高,而邊緣密度比較低,且邊緣清晰。肺不張及肺萎縮4例,表現為肺葉呈均勻收縮,肺組織實變,且呈片狀軟組織密度影。該創傷主要是由于支氣管斷裂后的血液及分泌物引流不暢導致支氣管堵塞,加之創傷后出現的疤痕肉芽組織,也容易造成支氣管梗阻。陳荔川等人[7]報道對100例胸部創傷患者采用數字化成像技術檢查,共檢查肋骨骨折84例、肺挫傷32例、創傷性濕肺25例、氣胸或血氣胸23例、肺血腫8例及肺不張及肺萎縮8例,其認為數字化成像技術具有無創、安全、準確性高等優點,有利于提高胸部創傷的檢出率。
該研究中,58例患者經數字化成像技術診斷,共檢出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氣胸或血氣胸21例,皮下及縱隔氣腫20例,創傷性濕肺16例,肺挫損11例,肺血腫6例,肺不張及肺萎縮4例,所檢出的創傷類型與陳荔川[8]的報道相符,均具有較高的診斷率。綜上所述,在胸部創傷中采用數字化成像技術診斷,能有效明確創傷的部位、程度、性質及范圍,有利于提高胸部創傷的臨床診斷準確性,能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1]賈維,劉亞龍,張傲,等.DR 與CT 檢查在閉合性胸部創傷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3):447-448.
[2]趙立新,洪常華.數字化攝影在胸部X 線攝影技術中應用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639-3640.
[3]謝慶倫.DR 與螺旋CT 檢查在胸部創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0):9-10.
[4]陳浩.CT 及X 線平片在胸部外傷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3,03:974.
[5]周晟,梁改琴,賈有福.DR 結合64 排螺旋CT 掃描在胸部創傷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5):118-119.
[6]張利民.DR 與CT 檢查在閉合性胸部創傷中的應用分析 [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31(22):95-96.
[7]李強.DR 與CT 檢查在閉合性胸部創傷中的臨床應用 [J].中國醫學工程,2013,15(8):44.
[8]陳荔川,周鵬,高雪梅.數字化成像技術在胸部創傷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