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芳 王嘉佳 刁建輝 朱雪潔
1.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腎病消化科,青島 266300;2.山東省膠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山東膠州 266300
貧血是慢性腎臟?。╟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貧血是引起CKD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美國腎臟病基金會臨床實踐指南已將腎性貧血及其處理列為專題進行研討[1]。研究顯示,CKD患者貧血的患病率為40%~60%[2],貧血不僅損害心血管系統,同時能引起腎臟疾病的進展[3]。在腎臟病早期改善貧血可阻抑腎功能的惡化,獲得更高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預后[4]。近年來,CKD的患病率逐年劇增,糖尿病腎病是CKD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患者并發貧血的原因更為復雜,本文就糖尿病腎病和非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貧血情況進行對照研究,為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選擇我院腎內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2例CKD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婦女;已行血液透析治療、接受過促紅素或補血藥(維生素B12,葉酸或鐵劑)或雄激素的治療、明顯出血發病史、8周內有輸血史、合并血液疾病、惡性腫瘤患者。CKD分期采用國內外現行方法[5-6]。患者入院后按病因分為糖尿病腎病組70例,年齡16~80歲,平均43.8歲,CKD分期Ⅰ級17例、Ⅱ級16例、Ⅲ級18例、Ⅳ級19例,非糖尿病腎病組92例,年齡25~86歲,平均48.6歲,CKD分期Ⅰ級24例、Ⅱ級22例、Ⅲ級23例、Ⅳ級2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CKD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組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6 ml,采用魏氏法檢測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水平。采用2010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肌酐,計算腎小球率過濾(GFR),進行 CKD 分期(GFR 60~89 ml/min 為CKD1 級,GFR 30~59 ml/min 為 CKD2 級,GFR 15~29 ml/min為CKD3級,GFR<15 ml/min為 CKD4級)。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貧血發生率、貧血程度、Hb及RBC水平,比較兩組間不同CKD分期患者貧血發生率、Hb及RBC水平。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腎病組患者貧血發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腎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b及RB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患者貧血發生率、Hb及RBC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貧血發生率、Hb及RBC的比較(±s)
組別 n 貧血[n(%)] Hb(g/L) RBC(×1012/L)糖尿病腎病組非糖尿病腎病組χ2/t值P值70 92 40(57.14)30(32.61)7.12 0.002 81.2±6.4 89.7±8.5 4.16 0.005 2.8±0.6 3.3±0.9 3.29 0.007
兩組患者貧血嚴重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患者貧血嚴重程度的比較(n)
不同CKD分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發生率均高于相同分期非糖尿病腎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CKD分期糖尿病腎病患者Hb水平均低于相同分期非糖尿病腎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CKD分期糖尿病腎病患者RBC均低于相同分期非糖尿病腎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
表3 兩組不同CKD分期患者貧血情況的比較(±s)

表3 兩組不同CKD分期患者貧血情況的比較(±s)
指標 CKD分期 χ2/t值 P值組別糖尿病腎病組 非糖尿病腎病組貧血[n(%)]4(23.52)5(31.25)13(72.22)18(94.74)1(4.17)2(9.09)10(43.48)18(78.26)8.90 6.25 5.74 4.29 0.000 0.007 0.008 0.012 Hb(g/L)91±28.41 82±23.15 70±24.68 61±25.55 120±15.20 95±18.20 82±23.61 73±20.13 7.06 5.49 8.26 4.93 0.001 0.004 0.000 0.009 RBC(×1012/L)1 2 3 4 1 2 3 4 1 2 3 4 3.59±0.72 3.06±0.92 2.63±0.47 2.36±0.50 4.22±0.81 3.79±0.86 3.16±0.62 2.83±0.57 4.92 5.37 5.96 4.79 0.008 0.006 0.005 0.009
貧血是CKD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導致腎病進展及心血管系統嚴重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對CKD患者貧血進行干預治療能夠延緩患者疾病進展,改善預后,有效治療貧血是CKD一體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7]。大部分CKD患者貧血的嚴重程度常與患者腎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呈相關性。近年研究發現[8],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程度與腎功能損害程度并不呈現線性關系,部分患者在腎功能損害出現之前,已經發生貧血,提示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的原因可能更為復雜。
本組資料研究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貧血發生率遠高于非糖尿病腎病患者,且貧血程度更為嚴重,不同CKD分期的患者,其貧血發生率高于相同CKD分期的非糖尿病腎病患者,而Hb水平及RBC低于相同CKD分期的非糖尿病腎病患者,提示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出現的更早,且更為嚴重,說明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貧血的機制更為復雜。微血管損害是糖尿病的靶器官損害表現形式之一,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管周圍動脈收縮,能引起腎小管間質缺血缺氧,腎小管間質損害,小管間質慢性缺氧導致EPO生成減少,此過程在出現明顯腎臟病理改變之前就已經存在[9-10]。近端小管上皮細胞在高糖、毛細血管內壓升高或蛋白重吸收負荷增強的情況下損傷加重,也能導致EPO產生不足。部分研究提出,糖尿病慢性消耗、蛋白糖基化正常Hb減少、胃腸道功能紊亂吸收障礙等都能導致糖尿病腎病早期發生貧血[11-12]。有學者提出,糖尿病腎病患者有可能因紅細胞脆性增加及微血管病變出現溶血性貧血[13]。由此可見,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貧血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發生要更為復雜。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發生早且貧血程度重,多中心研究也取得了類似的結論[14-15],臨床上應早期預防并干預治療,盡量避免因貧血未糾正導致腎功能持續下降,以改善患者預后。
[1]Eschbach JW.Current concepts of anemia management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impact of NKF – DOQI[J].Semin Nephrol,2000,20(4):320-329.
[2]Strippoli GFM,Navaneethan SD,Craig JC.Ha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target for the ana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8(4):CD003967.
[3]張娟,李順君,黃文芳.慢性腎功能患者貧血代謝產物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6):2176-2178.
[4]潘瑞彭,王鴻利.血液與血液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187.
[5]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16-1823.
[6]孫雪峰.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診治思路[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6):1328-1330.
[7]Dikow R,Schwenger V,Schomig M,et al.How should we manage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17(S1):67-72.
[8]王波,劉志紅.糖尿病的貧血問題[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6):553-557.
[9]張少崇,程東生,汪年松.慢性腎臟病 3期糖尿病腎病與非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9):787-789.
[10]Guenter W,Goodnough LT.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0):1011-1023.
[11]高洪生,胡麗葉.糖尿病并發溶血性貧血1例[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7,28(3):208.
[12]王逸申,盛曉華,汪年松,等.糖尿病腎病所致終末期腎臟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14,13(6):433-436,444.
[13]占錦峰,劉志紅,謝紅浪,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的特點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6):516-521.
[14]盧偉波,李舒敏.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6):191-193.
[15]李怡,陳銳,吳國鋒,等.糖尿病腎病與慢性腎小球腎炎血液透析患者貧血治療比較[J].廣州醫藥,2014,45(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