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亮
摘 要:鄉土景觀是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互為發展融合的綜合景觀環境。在鄉村環境設計時,除了滿足鄉村基本實用功能外,應充分利用和發展原有自然景觀,保護地域性人文特征;根據具體鄉村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規劃宜居環境。本文介紹南方鄉村環境設計與建設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南方鄉村環境設計中鄉土景觀規劃原則和設計思路。
關鍵詞:鄉土景觀;南方鄉村;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F3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15)04-0071-04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相對發達的南方地區,農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和生活環境。但是在鄉村建設大潮中,鄉村環境設計與建設出現了隨意規劃、亂建設、無特點等問題。如何讓保持了千百年的傳統鄉村景觀與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在鄉土景觀視角下,鄉村景觀主要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兩大部分組成,因此,其環境設計方式不應是重復“城市模式”,而是應該結合生態、環境、氣候等自然景觀與地域文化、鄉村歷史等人文景觀建設具有南方鄉村特色的新農村,營造生態和諧、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的宜居鄉村環境。
一、南方鄉村環境設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各項涉及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臺,南方鄉村環境建設掀起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因為種種原因存在環境景觀規劃不合理、環境設計之地域特點不明顯、景觀綠化不科學、城鄉不分的環境規劃建設等一系列的問題。
(一)環境景觀規劃不合理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積極支持,南方地區鄉村的環境景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總體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環境設計與建設水平不高;并且在建設之初沒能進行先期的規劃論證,致使建筑形式與布局自由發展,鄉村整體結構散亂,與鄉村環境不協調。部分鄉村所謂的環境景觀建設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對具體鄉村的自身條件進行專門的系統規劃研究。這種隨意性的建設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又沒能體現環境設計與建設的價值所在;與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環境設計之地域特點不明顯
自然村落的形成是經過千百年變遷與發展而來的。每一個鄉村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地域特點和景觀文化。但從目前的南方鄉村環境規劃建設來看,形式過于單一。沒有把具體鄉村特有的村落文化和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繼承和保存下來,只是簡單粗暴地按照固定的模式來重新規劃,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鄉村規劃設計模式。在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中,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現有條件、地域文化才能建設出能體現個體特色的美麗鄉村。
(三)景觀綠化不科學
南方地區陽光雨水充足,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在南方鄉村,植物主要分為經濟作物與景觀綠化植物。而在部分地區,在景觀植物的配置設計上沒有考慮到南方炎熱日曬的因素,在鄉村主干道設置葉子稀疏、遮陽效果差的棕櫚科植物作為行道樹。這種只注重形式,不考慮功能的設計方法與鄉村建設以實用為主的理念相違背。個別設計師或決策者不顧南方的氣候條件盲目引進北方或國外樹種,在缺少養護的農村地區,外來樹種自然生長不佳,難以達到鄉呈現出理想的景觀效果。
(四)城鄉不分的環境規劃建設
由于南方地區鄉村經濟較發達,加上鄉村工業發展,與城市接觸緊密,在環境景觀建設上有照搬城市規劃模式的傾向。部分鄉村在規劃上以城市模式為目標,忽視了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城市的巨大差別;甚至在鄉村建設高層建筑小區,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這種不顧鄉村本身的自然條件與生活方式直接套用城市景觀規劃模式,是與新農村建設的內涵是相違背的。
二、南方鄉村環境設計中鄉土景觀規劃原則
南方鄉村環境設計的目標就是解決如何優化鄉村原有資源與人工構筑物與空間環境。在南方鄉村環境設計過程中,要從鄉村整體環境著手,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為農民營造具有觀賞性、功能性合理的舒適生產生活環境。
(一)利用和保護原有自然格局,維系生態系統
南方村落大都是以先民南遷聚居而成,選址較優越,以背山面水的自然格局為主,具有植被豐富的林地和山地,開闊臨水的田野,網絡暢通的河流,生態系統穩定。在前期總體規劃設計階段,應先考慮維系生態系統,保護和利用原有的山川河流等原有自然形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環境景觀。在環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原有植物、陽光、風向、河流及原有構筑物等生存條件;在原有環境的基礎上,完善環境。使之適應現代鄉村生活生產方式,為農村創造既環境優越又方便各種活動的生態環境。
(二)尊重傳統風俗習慣,營造以人為本的景觀
南方鄉村因為大多是歷經千辛萬苦組建創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以紀念祖先為目的而營建的祠堂是南方鄉村的聚居中心,也是南方村落的主要特色之一。在鄉村環境景觀的建設中,應特別保護類似祠堂這種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觀,形成個性鮮明的環境風貌。
(三)充分利用鄉土材料,節約建設資源
農村地區環境景觀建設資金相對是有限的,在進行環境設計過程中,應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造價成本,堅持節約型建設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與具體鄉村相適應的建設材料、施工工藝。如使用當地易得的石材鋪設道路,使用當地的磚材或木材等鄉土材料建設鄉村建筑。在鄉村園林景觀建設上,以適合與當地生長的鄉土樹種為主,既減少成本又為后期的植物養護節約人力物力。
(四)景觀規劃整體統一,環境協調
鄉村環境景觀規劃應與原有自然景觀面貌,原有歷史建筑和自然水體相協調,在環境設計規劃中,應統籌規劃多功能、多類型、多元素內容的個體特征,協調發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特征。在具體環境設計中,主要從以人為本的功能設計角度為出發點,統籌新建設景觀元素與原有的景觀的整體統一,處理好歷史與現代化,傳統與現代審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等關系,協調鄉村環境。endprint
(五)保持地方特色,持續發展
在環境景觀建設中,要突出具體鄉村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發掘鄉村特有的自然風貌、地理特征、人文景觀、村落文化;根據鄉村個體特征,設計富有地域特點的鄉村環境景觀。同時應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考慮,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環境設計的發展目標。鄉村環境景觀建設應該盡量使資源循環利用,避免過度開發與破壞性開發。
三、鄉土景觀視角下南方鄉村環境設計思路
鄉村環境設計的要點是充分利用當地的原有自然景觀和地域人文景觀,表現當地的自然景觀特色和人文特征。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既適宜大環境又有個性特點的鄉土景觀是建設有特色的新農村的重要環節。
(一)鄉土材料在南方鄉村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鄉土材料在我國建設應用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便利而優秀的鄉土材料被人們逐漸忽視。當代建設中的新技術、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影響到鄉村地區的環境建設。但是,作為地方性的鄉土材料,在其經濟性與地域適宜性方面具有更加大的優勢。
南方地區自然條件較為豐富,鄉土材料種類較多。在鄉土道路的鋪設方面,盡量可使用較為易得的石頭為材料,減少水泥的用量,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和發展。南方雨露陽光充沛,植物生長快,在建筑及裝飾上可采用以木材這種鄉土材料為主;既可降低建設造價成本,也可持續發展,減少建筑垃圾。竹子作為南方特有的植物,成材時間短,用途廣,也是建設中可以發展的鄉土材料。南方地區梅雨季節時間較長,空氣濕度大,建筑室內在春天雨季時回潮嚴重,平常的拋光磚或石材地面鋪裝會使室內更潮濕;而傳統的吸水陶土磚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設計過程中可以用斜鋪或者勾縫等形式來增強其現代裝飾性。
在南方鄉村景觀環境設計中應加強鄉土材料在建設中運用,根據地方特色進行地域性設計。例如沿海漁村傳統的利用貝殼來建設蠔殼墻就是可以發展的鄉土材料運用案例。
(二)鄉土植物在南方鄉村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進行鄉村環境設計時,在植物配置上應以適應當地氣候兼具觀賞價值的鄉土植物為主。相對于成熟的城市景觀,鄉村景觀植物的后期養護是很沉重的負擔;如選擇鄉土植物,其易于管理維護,耐病蟲害,抗逆性強。在植物的選擇方面,根據南方鄉村夏日炎熱的特點,應以喬木為主,結合部分灌木的植物造景方式進行設計,以達到夏日能遮陰避暑的功能效果。在景觀效果方面,主要做到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在制定鄉村綠化指標時,應依據鄉村具體地理位置,經濟狀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指標體系,不可因為環境建設而侵占經濟作物種植用地。鄉村景觀植物種植的用地主要利用非生產用地,如山體林地,閑置土地,道旁,河邊,庭院等。
在景觀樹種選擇上,主要根據南方鄉村的特點,選擇種植當地有經濟價值的果樹、藥用植物等。如行道樹可以選擇芒果樹、荔枝樹等果樹,既有遮蔭效果又能創造經濟價值。而在湖泊池塘可以種植荷花等既有觀賞價值又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甚至根據鄉村的特點,發展觀光農業,生態旅游;既為當地城鎮居民提供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又能為鄉村居民提高收入。
(三)南方自然條件下的南方鄉村設計思路
自然景觀是區域鄉土景觀特色的框架和背景,它主要包括山體、水體、動植物資源和各種自然現象。在環境設計規劃過程中,必須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觀特征,盡量減少人為改造,以原有自然景觀為藍本,師法自然,因地制宜,以保持自然生態為目的。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地域文化等綜合考慮,科學合理的進行鄉村環境設計。
人類與自然資源的良性互動是鄉土自然景觀特色保持的關鍵。南方鄉村自然條件豐富,村落一般由建筑、農田、水系、林地、山地組成;為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些元素一定要做到長遠規劃。作為相對發達的南方鄉村,產業布局要充分考慮鄉村自身的地理條件,協調好產業布局與其他資源的關系。在鄉村建設的大背景下,鄉村的人工建筑物建設蓬勃發展,協調好自然景觀和人工建筑物的關系是鄉村環境設計的關鍵,應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根據自然景觀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建設和改造建筑物,將人工建筑物與自然的環境景觀融合。
(四)南方地域文化條件下的南方鄉村環境設計思路
南方鄉村的典型景觀元素具有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人文價值,在環境設計中,營造具有南方地域性的人文景觀,保護和發展南方特色的景觀元素,使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南方鄉村原有的古民居、廟宇、古樹等都是具有標示性的地域景觀元素;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元素可以創造出更加具有人文氣息的鄉村環境。傳統鄉村承載著厚重的鄉土文化,在新農村建設時期,應該在原有鄉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梳理和歸納,取其最經典的元素展開設計與建設。如在南方鄉村,祠堂作為紀念性的古建筑往往是鄉村的中心,在環境設計的建筑布局環節,可以圍繞祠堂來展開;水系網絡發達的南方鄉村另一個重要特色是村落一般都臨水分布,所以營造臨水堤岸的景觀也是南方鄉村環境設計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南方鄉村環境設計應充分尊重當地的特色,從建筑布局、建設材料和生活習慣上以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為框架,才能營建出有獨特風格,符合地域文化的鄉村景觀環境。
四、結語
南方鄉村環境設計的關鍵在于其鄉土景觀的保持與建設,也是自然環境的合理改造和地域特色、人文景觀文化的傳承。堅持對鄉村環境景觀的完整性和特色性的保護以及對景觀內涵價值的發掘,才能建設更美麗和諧的鄉村。
參考文獻:
[1]彭一剛.傳統村鎮聚落景觀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
版社,1992.
[2]劉黎明.鄉村景觀規劃[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3:115-121.
[3]張伏虎.從鄉土景觀視角看新農村環境規劃[J].湖北農業
科學,2014(10):4-7.
[4]耿陽,彭凌玲,張學昕.海德格爾存在主義視域下的農村景
觀之生態美學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5):762-766.
[5]郭搖旗,惠富平.新農村住宅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途徑[J].天津農業科學,2014(6):111-114.
[6]劉艷紅.新型農村社區中農村特色景觀元素的保護與應
用[J].山西建筑,2014(23):12.
(責任編輯:湯欽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