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蓉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項很細小、繁雜的工作。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保姆,要想讓一群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很快適應嚴謹的小學集體生活,需要班主任傾注情感、心血、責任、愛心。下面我將這幾年班主任的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和孩子交朋友,做孩子的好伙伴
剛步入小學校園的孩子們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好奇,作為班主任,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了解孩子幼兒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和他們打成一片,做他們親密無間的朋友。要時時處處體現我們班主任的關心,比如學生病了,細心關照,及時與家長聯系,或親自送學生回家,甚至親手為學生送水服藥;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提醒或親自幫學生增減衣服。另外,還對孩子們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比如勤剪指甲勤理發,飯前便后要洗手等。
二、引導步入正軌,制定可行性班規
針對一年級學生特點,分別從“紀律”“坐姿”“文明”“衛生”四個方面制定細致的班規。要求學生對照執行,并分項由專人負責,做好記錄,及時公布情況。開始手把手地教,慢慢地指導他們自己做,老師在旁邊督促檢查,最后放手讓他們獨立做。對于周評比表現突出者給予適當獎勵,這樣增強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與勇氣,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給予準確及時的表揚,發揮榜樣作用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孩子一上課就告狀。老師要公平處理,這樣耽誤的時間太多,而且會影響受批評學生的聽課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我的解決方案是:先好好聽課,在下課前十分鐘來解決他們的告狀,和學生一起來聽如何告狀。對于好人好事及時表揚,把更多時間用于表揚好的方面,課后單獨處理不好的;對于無關緊要的事,也多說好的方面,不去理會差的方面。這樣久而久之,告狀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后沒人告狀。“身正為范”,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四、多與家長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學校規章制度,從而督促學生怎么做。對于一些較為頑皮的孩子,要和家長多溝通,共同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學生進步。
這幾年的工作經歷告訴我: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要本著一切從孩子出發的原則,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我們的孩子把好人生第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