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謀
(廣東省肇慶市國有林業總場,廣東 肇慶526020)
近年來,肇慶市屬國有林場始終堅持“以林為本、生態優先、長短結合、多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針,大力建設“珍貴樹種、綠化苗木、速生豐產林”三大基地和現代林業示范基地,為肇慶林業在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經營管理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體現了生產帶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促進生產、產業科技一體化、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和森林生態文化體驗等理念,對廣東乃至全國現代林業發展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全體干部職工圍繞“增資源、增效益”的目標,堅定信念、強化管理、銳意進取,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力求突破,開創市屬林場發展新局面。但是,由于長期過量采伐、重采輕育、經營不善,以及國家投入不足等原因致使部分國有林場出現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局面,嚴重影響到了國有林場有效開展森林保護和經營工作,影響生態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與新時期林業發展形勢不相適應。如何實現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國有林場干部職工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以肇慶市屬國有林場為例對如何實現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進行初步探討。
肇慶市屬有北嶺山、大南山、清桂、葵垌、大水口、大坑山、新崗七個國有林場,分布在肇慶三縣二區一市。創建于1958~1960年間,現為自收自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經營總面積29 880hm2,林業用地29 815.9 hm2,其中生態公益林15 664.8hm2、商品林14 151.1 hm2。2014年底森林覆蓋率93.00%,活立木總蓄積量188.73萬m3。另向外租山經營林地5 553.5hm2。現有職工總人數1 027人,其中在職497人、離退休530人;在職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有143人,具有初、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01人。2014年實現經營總收入1.03億元,在職職工人均年收入6.9萬元。肇慶市國有林業總場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系統及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2003、2008、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并于2014年通過復核;2014年獲得“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稱號。大水口林場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首批全國森林經營示范林場”;新崗林場2013年獲得“全國十佳林場”稱號。
就目前而言,對國有林場的定位不清晰,其員工的身份更是不明了,職工既不是產業工人也不是事業單位員工,也稱不上農民。同時,在管理上,國家只給林業建設方面的投資,對林場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不給經費,還要上繳利潤。然而目前肇慶市國有林場的狀況是,采伐指標受到限制,木材市場價格波動,導致林場收入不穩定,也無鼓勵性創新建設投資,創收困難。這種“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農不農”的定位與體制,與國有林場的性質與任務不適應。所有困難、矛盾與問題都與此有關[1]。
肇慶市屬國有林場大多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且大多位于偏遠山區,加上國家投資不足,基礎設施缺失老化現象嚴重。近幾年國家逐步加大對國有林區的投資,對少數林場的部分基礎設施進行了改善,大部分林場的交通、通訊、電力、辦公、住宿、飲用水、管護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更談不上擁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娛樂等現代公共設施場所,林場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大多數職工的綜合生活水平、發展狀況還比較落后。
由于得不到政府投資,肇慶多數國有林場靠采伐收入維持發展,不少林場使用了銀行貸款,負債經營。在可采森林資源下降的同時,國家又對國有林場實行逐年嚴格的限采伐制度,將多數商品林改為生態公益林,加上林場自身培育商品林資源的水平跟不上,導致多數國有林場木材產量逐年降低,收入銳減,還債困難,債務利息逐年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長期以來,肇慶市屬國有林場林種、樹種結構單一,林場經濟主要依靠木材收入維持,第二、三產業收入比重低,經濟效益不高。同時,林業產品和其他產品相比,生產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缺乏競爭力。由于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林場經濟效益相對較好,掩蓋了林場粗放經營的種種弊端,缺乏居安思危的遠見,放松了內部管理,加上歷年的大量招工進人,“企業辦社會”等,造成管理和后勤人員過多,人員臃腫,效率低下。而且在國有林場中仍然存在大鍋飯等平均主義問題,這樣就無法在職工之間建立一種具有激勵性質的體制,更不可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致于很多臟苦累的工種沒有人愿意去做,而對于管理者來說,為了完成這些任務,也只能外請臨時工或者向社會購買服務來完成這些工作,這就造成了林場中身份打不破,收入沒有層次的局面,一直處于一種惡性循環境況。
國有林場改革是一項綜合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在國有林場改革中,需要兼顧多方利益和需求,對于生態公益型的林場,可借鑒廣東省惠州市國有林場改革實踐經驗,即漸進式的改革,采取先進行財政差額補助,嚴格控制人員編制,自然減員,逐步過度到財政全額劃撥。在改革中做到林場得發展、職工得增收、人民得健康、政府得生態。實現多方共贏,改革才能讓各方滿意,才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改革才能夠真正取得成功。
高度重視林場的電網改造、危房改造、通訊、通電、通水、道路建設,通過爭取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或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村村通道路硬底化等基層民生工程建設范圍的辦法,解決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林場生產、生活條件。
統觀肇慶市國有林場的發展現有情況,可以看出,目前國有林場最為缺乏的是項目維護資金和啟動資金。故此,應采取措施,多方籌措資金[4]。第一,政府應該加大對林場建設、森林培育及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力度,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植;第二,構建完備的金融信貸機制,拓寬林場信貸渠道,為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第三,充分發揮林場的資源、環境及人力優勢,不斷拓寬與外界的合作渠道,加大與國外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聯合[5];第四,對現有林業經營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加大對物業、森林旅游業及電力生產的管理力度,堅決向管理要效率。
筆者認為,就目前國有林場的現狀來看,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若想改變目前的現狀,推動改革的進展,進而促進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現有的國有林場面積巨大,更是我國生態發展和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其進行大量投入還是值得的。另外,現有國有林場在職員工的結構在未來十年會有大的改觀,只要有效解決好體制和機制問題,就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進而通過發展林業經濟、多渠道發展經營,最終可以達到增收的目的,也能夠為國家財政提供有力支持。故此,肇慶市有關領導應該高瞻遠矚,不斷開拓進取,克服一切艱難困境,勇往直前,為未來國有林業的發展開辟新途徑。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國有林場應該站在發展的角度促進其朝向分類經營的角度改革,推進其經營方式轉變。國有林場應該堅持“圍繞主業,發展副業,努力推進旅游業”經營思路,以達到推動森林資源優勢的目的。另外還可以推動森林生態旅游、藥品種植和加工等模式的發展,進而實現森林資源的多品種、多渠道發展。還可以推動融資方式的創新,實施職工出資,林場吧森林景觀經營權轉讓的方式,推動建立生態旅游股份制公司的成立,還可以與大型種植、藥業、超市及上市公司合作,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成立合資集團或者金融機構。除此之外,還可以推動銷售方式的轉變,構建國際電子貿易平臺,成立與林業相關的貿易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優勢拓寬苗木、盆栽及農產品的發展渠道,另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優勢,引進國內外優質綠化苗木,進而滿足國有林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國有林場在營林生產、銷售經營等環節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經營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總而言之,發展國有林場是一件牽涉面廣、政策性強且非常復雜的工程,但是改革的道路必然充滿復雜性和艱難性。筆者認為,只有不斷推進國有林場的改革和發展,才能夠為其未來的發展尋找新的出路。也只有不斷推進國有林場的企業化改革,才能夠實現機制靈活、生態良好、產業發達的新型企業化林場,才能夠實現國有林場在生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及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徐永民.扎蘭屯市成吉思汗國有林場現狀調查及存在問題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5(1):25~28.
[2]褚利明.關于國有林場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2(6):7~11.
[3]崔海興.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國有林場功能及改革發展策略分析[J].林業經濟,2015(3):41~45.
[4]趙曉迪,周海川,趙 榮.江西省國有林場改革進展及對策[J].林業經濟,2015(3):46~52.
[5]王春風,張辰利,張鎖成,等.國有林場發展趨勢與改革的必要性分析[J].河北林業科技,201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