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榮
(云南臨滄雙江自治縣林業局,云南 臨滄677399)
基于我國的林業資源的利用現狀建立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采取了限額采伐的方式,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地完善著自身。近年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使得森林資源的采伐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對林木資源實行分類經營管理,成為了林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不僅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資源的綜合效能,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還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對農林產品和林木資源的現實需求,為人民服務。對于林木采伐分類管理進行改革,有利于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合一,既能滿足人們對林業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又能使林業資源實現循環利用,促進可持續性發展。
對林木實行分類區劃經營就是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充分發揮森林五大林種的生態效應和社會效益,在結合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發展一種全新的林業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這完全符合當今社會對林業領域的生態方面和經濟方面的綜合要求,能夠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多重功效。
為了促進我國林業資源實現長遠性、可持續性發展,貫徹落實天然林保護工程工作,需要對林木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和經營,為我國林業的重大改革作出貢獻性的關鍵一步,這也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舉措。其中,要想對林業進行分類經營首先要對森林進行分類經營,而森林分類經營需要以對林木分類區劃為前提,這幾個環節環環相扣。真正做到對森林進行分類區劃,需要從天然林保護工程入手,將森林進行細致的分類,按照商品林區、一般生態公益林和重點生態公益林的特點和規律,靈活調整經營管理的方法,注重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要堅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實現三者的和諧統一。最終目的是為了構建一種比較完善的生態森林運營體系,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整個林區的持續、平衡、穩定發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中共全面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應嚴格遵循嚴密保護、主動發展、科學管理經營、持續發展林業資源和林業分類經營及管理的基本方針,并時刻保持以加快林業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創新的資源管理為主要任務的管理和發展精神,并努力做好分類管理和分區經營,著力于改善采伐的管理制度等等,可以有效落實國家關于分區施策和分類管理的改革意見。
第一,堅持因地制宜原則。能夠根據地區的自然環境因素的變化和特征,制定不同的措施,做好災害預防和治理的準備工作,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生態環境領域全方位的維護,根據森林防護和防災等的需要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和因虛施策。
第二,堅持生態第一的原則。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對森林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之前要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天然林、保持河流清潔等放在首要地位,一切以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為工作核心。
第三,堅持規模適度的原則。在進行林木分類時,需要將同類型的林木相對集中地成片分布,既方便進行集中管理和維護,進行整體的營養和治理,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還能夠發揮規模效應,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
第四,堅持重點保護的原則。對于森林資源所處的江河源頭、湖泊周圍、山脈的脊部地帶或者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區域,需要對其進行重點維護,注重對環境和生態脆弱程度的細致劃分,進行重點保護。
第五,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森林實施分類區劃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原則,與國家頒布的林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保持同步,無論中期、長期,都要在方向上保持協調一致。
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是國家根據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充分結合我國林業管理經驗,并針對我國森林資源不足的實際情況,在吸取外國森林資源管理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由法律明確規定的一項法律制度,這也是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是實現林業發展中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重要手段。工作中可以根據下達的采伐限額按各地的森林經營方案做好采伐規劃,商品林、公益林的采伐限額按權屬和性質分類管理。
商品林可以分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兩種,按照各自存有的經營管理模式選取不同的采伐管理辦法,進行有區別的對待。天然商品林需要依據樹木的成熟級別、資源可利用的程度等外部環境因素,合理確定即將要采伐的林木,參照林木管理者的申請報告進行恰當的采伐比例配置。而對于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則需要區分皆伐和間伐兩種形式:對于皆伐來說,需要依據樹木的年齡大小和實際的生長狀況來安排采伐的順序;對于間伐,則需要結合樹木的年齡和生長狀況安排采伐次序,同時需要根據申請者的意愿來合理計劃采伐的指標分配。相比人工用材林而言,其采伐管理的政策較為寬松,國家所有的人工用材林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方案進行采伐,而私人用材林因為沒有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普通用材林的主伐年齡進行適當地采伐。
按照國家林業部門的相關規定,生態公益林可以大致分為一般保護、重點保護、特殊保護三個不同程度依次遞升的等級狀態,然后根據不同的程度進行有差異的采伐管理。其中,屬于一般保護程度的生態公益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時進行改造和調整。處于重點保護的生態公益林,應該引起重視,必要時應該給予撫育措施,在采伐的過程中注重更新換代,將著眼點放在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上。列為重點保護的生態公益林,例如革命圣地的林木、稀有的植物樹種等,由于其已經屬于世界自然保護遺產,地位尤為重要,嚴厲禁止采伐,切實做好保護措施。
對于國有林的采伐,尤其是其中的公益林的采伐,應該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限額采伐的管理制度。在需要對國有林進行采伐時需向國家的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過國家的嚴格審批后方可進行采伐,并且,在采伐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國家的有關部門要做好審核、監督和后期檢查工作,保障限額采伐制度的順利執行。
改變采伐管理方式,取消限額采伐制度,調整為“森林經營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業主管部門提供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林業部門需要負責監督并檢查采伐之后的林木的更新情況,對于非公有制的林木中的公益林而言,未被歸入采伐限額的部分,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補貼,具體的原則是:對規定的時間和面積范圍內禁止采伐的林木,要從社會和生態兩方面進行考慮給予適當的補貼,但接受國家補貼的林木在采伐時需要經過國家的嚴格審批才可以進行采伐。
綜上所述,對林木進行合理的采伐管理是我國林業進行改革的一項必要舉措,如何在改革的道路上做好林木資源的分類經營和有效管理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針對商品林、公益林、國有林進行有區別的采伐管理,進行統籌安排,因地制宜,才能最終實現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韓福春,高云龍.談森林采伐分區施策與分類管理[J].林業勘查設計,2006(1).
[2]趙 君,孫常國,杜洪雙.實施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對林業木材生產管理的影響[J].森林工程,2006(1).
[3]龍新毛,張向前.對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2005(1).
[4]張玉華,顏 春,張懷朋.簡述現代林業理論及其技術支撐[J].防護林科技,2008(4).
[5]王清玲.林改后永安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探索[J].林業資源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