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思全,郁丹炯,顧燕楠
(浙江國輻環保科技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陸思全,郁丹炯,顧燕楠
(浙江國輻環保科技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核能的利用也日趨多元。但是核輻射給人類生命財產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在闡釋清楚核輻射的概念及其危害的基礎之上,分析了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的主要表現,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的主要策略,使得研究兼具理論意義與實踐參考價值。
關鍵詞:核輻射;生物學危害;防治;人體健康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簡介:陸思全(1987—),男,浙江杭州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輻射環境監測方法和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R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8-0244-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se of nuclear ener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But the detriment brought by nuclear radiation to the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is also growing. Based on the clear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nuclear radiation and the risk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human biological harmfulness caused by radi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re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human biology harmfulness caused by nuclear radiation, which make the research has both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1引言
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本身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核輻射主要是α、β、γ三種射線:α射線是氦核,只要用一張紙就能擋住,但吸入體內危害大;β射線是電子流,照射皮膚后燒傷明顯,γ射線的穿透力很強,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一般來說,宇宙和自然界中的物質產生的核輻射其本身并不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危害的是核輻射和核爆炸。1986年發生的前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不僅僅使得切爾諾貝利成為一座廢墟之城,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核輻射對人體健康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導致事故前后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2011年日本發生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了福山核電站核泄露,對影響范圍內的人體居民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人致病、致癌、致死。
2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的主要表現
核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有輕度、中度、重度之分,嚴重的往往造成人的死亡,除此之外最為嚴重的表現大多是引發癌癥、不孕不育、怪胎出現以及暈厥。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輻射,輕度損傷,可能發生輕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適,食欲減退。中度損傷,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頭昏,乏力,惡心,有嘔吐,白細胞數下降。重度損傷,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雖經治療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 d內死亡,其余50%能恢復。表現為多次嘔吐,可有腹瀉,白細胞數明顯下降。極重度損傷,引起極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瀉,休克,白細胞數急劇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的表現形式雖然很多樣,但是我們對于核輻射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核輻射所帶來的人體生物學危害本身不具有傳播性,人體所受到的生物學危害程度與其接觸到的放射性物質存在直接關系,身體所接受到的核輻射越多,危害就越嚴重,但是他們之間不存在傳染性,認清這一基本常識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核輻射患者并對其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及護理措施。
3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1)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中需要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意識,這種意識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整體性的工作,需要通過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過程中將核輻射對身體健康影響教育的理念、技術與方法與潛在受影響群體進行充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點滴積累,不斷提高。
(2)不斷健全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體系。在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理念、機構及方式方法以及具體內容上,要尊重受到核輻射影響群體的一些客觀需求。構建互動合作的完整的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體系,既要注重結果導向,更要密切關注過程,從而實現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體系的提高與發展。
(3)不斷優化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知識的傳播。如可以對當前的很多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加以應用,如可以運用虛擬社區、博客創建網絡教學平臺,上傳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資料,實現主客體之間的互動,此外,在當前微信自媒體成為主要社交傳播渠道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等方式進行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知識和信息的傳播,相關群體可以通過關注訂閱號及服務號實現受訓的目的,從而提高核輻射對人體生物學危害防治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玉蘭.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6):3462~3463.
[2]王新明.放射性核污染的危害及預防措施[J].中國鄉村醫藥,2011,18(6):3~4.
[3]文涵.核倫理風險防范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4]周平坤.核輻射對人體的生物學危害及醫學防護基本原則[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1,32(2):171~176.
[5]袁妮.計算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及防護[J].中學教學參考,2012(32):117~117.
[6]佚名.核輻射如何損害人體[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1(4):50.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Harmfulness on Human of
Nuclear Radiation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Lu Siquan, Yu Danjiong, Gu Yannan
(ZhejiangRadi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ScienceandTechnologyCenter,Hangzhou310012,China)
Key words: nuclear radiation; biological harmfuln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uman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