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華明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是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是新課標背景下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個性化數學教學,不僅能夠將復雜的、具有邏輯性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個性化;數學教學;策略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簡單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課本知識與教學實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實際的小學數學教材的結構往往是新知識點的講解,之后就是實際的案例分析,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數學案例都是比較抽象的,進而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最終阻礙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小學生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等特點,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的案例充分結合起來,并運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替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進而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展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思維、簡單的數學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為主。”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在教學中總結教學經驗,并通過自己獨特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為學生創設出新穎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體驗數學的意義和樂趣,進而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地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布置作業應該個性化、合理化
個性化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實際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而根據不同的學生而創設出層次化的課堂教學,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科學地、合理地、有層次性地為學生布置作業練習。針對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彈性化的教學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獨特的布置作業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個性化數學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大不相同,其不僅僅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還需要教師充滿責任感、耐心、創造力以及幽默。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個性化教學的實施,不僅需要教師通過科學的、合理的、個性化的、獨特的布置作業的方式,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創設出情境教學,進一步加強小學個性化數學教學的開展與實施。
參考文獻:
[1]趙鳳.淺析加強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2):1.
[2]尤新生.淺議加強小學個性化數學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5(05):2.
[3]劉建成.加強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1):1-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