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忠
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該課程的設立已經相當成熟,如何打破目前的教學常規,將開放式教學的形式引入思想品德課堂呢?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品德課程;開放式;教學;方法
一、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現狀
思想課程是小學至大學的必修課,目的是宣揚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在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為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是培養未成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科目。
但是就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來看,教學內容過于僵化。多為馬克思主義內容的宣傳,缺乏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生活的結合。課堂形式大多時間為老師“一言堂”,師生缺乏有效課堂互動,不能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創造性。尤其在升學考核階段,思想品德課程也是考查范圍之一,對于其內容的教學更多的是應試性的教學。
二、開放式教學方法實質
所謂開放式教學,是相對靜閉式教學而言的。從字面對比我們就可以看出,開放式教學是要將課堂變“靜”為“動”。這種改變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學內容由“閉”到“放”。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本身就是開放的,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不去刻意追求教學內容與課程要求即考核要求完全的統一。
其次,課堂形式由“閉”到“放”。課堂的主要形式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來完成的。但是隨著學生綜合學習素質的提高,應該更多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將之前的被動式學習逐步改為學生的主動學習。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形式,也能讓課堂內容變得充實。同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成就感。
再次,教學場地由“閉”到“放”。我們的教學場所,不能只局限在平尺見方的教室墻內,要更多地帶領學生去認識墻外的世界。如,美術教學,除了在教室內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藝術作品賞析外,還會將學生帶到室外真切地感受自然,進行寫生創作。
最后,思維由“閉”到“放”。開放式教學,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學生更多自我發揮的空間。所以,在作業布置及內容考核時應注重開放性試題所占比例。
三、思想品德課堂與開放式教學方法結合
將開放式教學方法引入思想品德課堂,可以針對開放式教學的特點從多個方面入手。
例如,從教學內容和形式入手。我們可以將課程內容劃分主題,讓學生分組在生活、學習中找尋貼合主題的真實案例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對優秀與不足之處進行點評,還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間進行教學競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另外,從教學場地入手。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活動,將課堂帶入社區,讓學生在參觀和實踐中獲得知識。再如,從作業布置入手,將課堂遺留問題留給學生課下討論其不同可能性,以及自己的理由,組織學生對各自觀點進行辯論,讓學生勇敢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想法。
在實際教學中,開放式教學法的應用還有很多形式,需要我們不斷去發現嘗試。相信應用得當地引入課堂后,一定會對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周建瓊.淺談思想品德課開放式教學.科學咨詢,2012(3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