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
摘 要:做好作業設計和部署工作古往今來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入,要求逐漸規范作業設計形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不斷豐富作業的內容,提高作業設計和部署的質量和要求。主要從作業分層的角度,淺析了如何做好小學高段語文作業的設計工作,激發小學生語文作業的興趣,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語文作業;分層;設計運用;教學活動
分層設計是作業部署中一種科學的方法,尊重了學生在認知結構、智能結構和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的客觀事實,具有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等先進理念。分層作業能夠保證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作業心理的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的熱情和興趣,提高作業完成的質量,達到人人有所需、人人有所學的效果。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淺析了分層作業在小學高段語文的運用,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一、對作業進行分層
對作業進行分層即是指對作業的難度、數量進行不同層級的劃分,進而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需要。老師在作業設計和部署之前,就當天的教學內容應當進行“理一理”“想一想”“問一問”等環節的思考,理一理今天的教學思路、學生的課堂表現,想一想如何實現作業內容與教學目標的有效融合,問一問學生的作業任務量等。考慮到學生語文能力存在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在語文作業的安排和設計時,可以將作業劃分成為基礎、提高和發展三個層次。
二、對學生分層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師教育能力、學生學習效果測量的有效手段,對教學活動具有不容忽視的鞏固、補充和輔導作用。為了讓作業更好地發揮教育效用,服務于語文教學活動,需要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能力進而布置難度程度不一樣的作業任務。比如說,老師可以參照學生語文考試成績將全班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學生群體,A群體是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豐富、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C群體學生是學習具有障礙和困難的學生。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布置難度程度不一樣,作業的要求和標準也應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對“分層”事件的心理變化,做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轉換,激勵學生向A群體學生看齊和學習。
參考文獻:
呂欣.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