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
中國語言學家,北大系教授季羨林先生曾經提出:“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中西貫通?!濒斞赶壬凇吨骂伬杳鳌分幸仓赋隽瞬┯[群書,廣泛閱讀的重要性。縱觀古今中外名人的學有建樹,都和他們廣博的閱讀積累密不可分。閱讀是國語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活動,真正懂得閱讀的孩子,不僅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考試,更是有著高遠的追求,開闊的眼界,堅定的信念。
如何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采用有效的途徑將學生領進廣闊的知識海洋,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只有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才能幫助孩子打開智慧的大門,指導孩子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引領孩子觸摸到文本的靈魂,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見解和興趣取向。
一、營造氛圍促進自由自主的基礎閱讀
教師應該想方設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幫助孩子親近書本,可以組織學生將教室、書架、走廊、圖書角都加以精心布置,創造溫馨、舒適而安靜的環境,讓孩子不論在學?;蛘呒依?,都能夠隨時隨地地讀到各種門類的藏書。除了閱讀環境的因素,還要盡可能創造人的環境因素。教師可以每天讀故事給孩子聽,只要課前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地讀上一兩段,尤其是讀到最精彩或者最扣人心弦的地方戛然而止,就能夠充分誘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當孩子開始閱讀以后,教師可以每天抽幾分鐘時間和學生交流閱讀心得,指導孩子的閱讀過程。通過教師的悉心引導將被動“填鴨式”的閱讀變成主動探尋式的閱讀,使閱讀過程變得充滿懸念和趣味。除了師生之間的閱讀交流,學生在校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同學一起渡過的,教師如果能夠把握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小組閱讀匯報、故事表演會、閱讀批注交流會、小組共讀一本書等等,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交流平臺,讓班級在老師的激勵下充滿良好的閱讀交流氛圍,即使是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展示匯報比賽中以及大部分學生的主動閱
讀浪潮下也會開始有緊張感,慢慢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生命的本質在于自由,而閱讀的本質同樣也在于閱讀的自由。今天的校園學生讀得最多的只是單薄的課本以及將課本肢解得支離破碎的教科書,還有就是題海里缺乏系統性雜亂無章的閱讀篇目,如此狹隘乏味的閱讀內容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孩子的眼界。只有當閱讀是從孩子自身的閱讀興趣出發,純粹是為了樂趣而閱讀,閱讀過程才會越加主動。教師可以多推薦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兒童讀物,尤其是像《哈利波特》《三國演義連環畫》等等全壘打書籍,讓兒童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量,積淀培養語感。兒童讀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態,更容易激發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而且既然它們是面向孩子的,自然就更符合兒童的閱讀程度。如果學生不能理解所閱讀的語言文字的意義,則更不可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內涵,不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指導閱讀則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正確的閱讀是有意義的閱讀,閱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才是語文能力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想方設法積淀提升境界的經典閱讀
當孩子在低中學段能夠達到基礎閱讀的要求,形成基本的閱讀習慣,教師則可以陸續提高對孩子的要求,想方設法地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點燃孩子閱讀熱情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雖然在啟蒙階段,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還趨向于膚淺,但是如果教師的閱讀指導只是停留在給他們灌輸簡單膚淺的內容,則容易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空缺和浪費。經典著作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民族智慧的凝結,經歷了時間的檢驗,都具有高尚的情懷和開闊的氣象。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學習能力、記憶力最旺盛的時候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地給孩子滲透經典文化,隨著孩子慢慢成長,這些文化會隨著他們認知能力的逐漸增強,生命體驗的深刻而觸類旁通,逐步完善。例如,在教學課文《將相和》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煽風點火地向孩子介紹司馬遷發憤著書的故事,渲染“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在史學上的神圣不可取代地位;教學《少年閏土》時,則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魯迅童年有趣的故事,然后推薦《故鄉》《朝花夕拾》等作品;教學五年級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則可以引入鳳辣子與林黛玉的人物外貌描寫語段對比閱讀,以及拓展閱讀《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詼諧風趣的語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還可與時俱進,從當前文化現狀切入,例如,耗費巨資拍攝的新《紅樓夢》卻由于文化底蘊的缺失等等,竟遠不如87版,甚至朝鮮的歌劇版,激發學生發揚中國經典文化的熱情,繼而引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推薦語。
當學生試圖閱讀高于他們的認知水平的作品時,需要盡可能潛心會文,激發自身的主動探究能力,以達到與文本、作者相當的高度,一旦學生能夠達到與文本平衡的理解程度,則會完成與文本、作者的對話,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孩子如果具備閱讀經典的能力,能夠在含英咀華的過程中用心地品讀感悟,就能夠在無形中擁有客觀獨立的價值判斷,悲憫的人文情懷,寬廣的文化視野。
教師還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經典文化的精華,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錯別字很多,而且很難矯正,屢教屢錯,這時候老師就應該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說文解字》《漢字演變五百例》《漢字樹》這些趣味盎然的古漢字經典,在日常的識字寫字教學中深入淺出地從根源上滲透字理字源教學?!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能做詩也能吟。”很多學生語言平淡無味,缺乏文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多吟誦《課標古詩七十五首》《唐詩三百首》等等,在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中也可以見縫插針,把握時機,趁孩子學習興致正高漲,探索欲望正濃厚時幫助孩子多積累拓展古詩。例如,教學《贈汪倫》,老師可以幫助孩子整理出李白系列組詩積累誦讀,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等,引導孩子在比較閱讀中感受李白詩歌充滿神奇想象力的特點,還可以拓展出一系列的送別詩歌,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等等情感基調相似的送別詩積累成誦,或者通過與高適《別董大》的“壯別”,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的淚別相比較,還可以通過送別方式的不同加以拓展閱讀,從“折柳送別”拓展《青門柳》,“望月送別”拓展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記》等等。
教師指導學生讓學生從讀一首詩歌,或者一篇文章,繼而讀作者生平甚至讀名人傳記,讀課文原著,讀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與課文同題材的相關作品的拓展比較閱讀,強調從一首詩帶出多首相關聯的詩歌,從一篇文章帶出多篇文章,從一篇課文帶出一本書甚至多本書,不只是孤立地、片面地學習經典,通過幫助學生系統化、類別化地理解詩詞,在拓展中積累,在積累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絕不是將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而是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建構。例如,教師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所羅列的一系列選文,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更符合自己認識和體驗的作品來閱讀,指導學生讀懂作品,走進作品,用心關照,同時也強調比較閱讀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動態的閱讀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幫助孩子調整閱讀的方法,閱讀的速度,發展感悟的深度,思維的廣度,培養他們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
經典書籍凝聚了每個民族,每個時代的精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閱讀,高效閱讀,同時在尊重學生自我抉擇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在自主自由的閱讀中逐步提升精神的境界,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豐厚他們的文化積淀,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價值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