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梅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語文課堂上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拓寬并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新課程標準改革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相契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展開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重要作用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是“用優(yōu)美母語塑造人性”。然而,小學生處于7歲~13歲之間,心智尚未成熟,卻對未知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欲,情境教學能夠幫助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讓其盡情地遨游在神奇的語文世界里。那么,小學語文中的情境教學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的字、詞、句等知識無疑是枯燥乏味的,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感悟語文的強大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不妨將晦澀難懂的知識轉化為貼近學生生活的形式,充分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圖片、音樂、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活動自然得以順利地展開。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語文學科與美學學科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更重要的則是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語文原本就是一個美的學科,情境教學法將音樂、繪畫以及文學多種藝術融合在一起,引起師生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講授《日月潭》時,我轉換角色,化身為帶領學生參觀游覽的導游,通過美輪美奐的圖片、視頻,為學生展現(xiàn)了日月潭的美景,師生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讓學生具備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靈。
三、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擔當著教書育人的職責,更是學生在學校中的監(jiān)護人,扮演著家長的角色。調查研究表明,小學語文老師能夠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更應謹言慎行,哪怕是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無意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在學生的心靈里打下深深的烙印。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放低姿態(tài),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與學生打成一片,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掌控者,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心理,而采用了情境教學法之后,教師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全方位、多角度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于潛移默化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雖然不是決定性,卻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教學活動才得以更加順利地展開,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
總而言之,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旨在幫助學生習得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另一方面對學生的人生來說也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語文教師,更應站在新課改的最前沿,緊隨課改思路,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以其強大的優(yōu)勢席卷小學語文課堂,但同時應該注意的是不應流于表面形式,亦或是刻意夸張情境,往往更容易適得其反,因此,我們更要注意趨利避害,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地展開。
參考文獻:
秦麗.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5(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