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的主動學習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深入調查了解學生的愛好興趣以及主體意見等心理活動,并且認真總結英語的認知結構和規律,使學生的自覺努力、積極活動的特性得到充分的施展,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從學生主體地位課堂出發,以求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主體地位;指導思想;引導
一、教師要正確理解現代教學理念,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各方位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不斷轉換教學方式與理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觀。在21世紀科技網絡高速發展和人才高度需求的今天,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新世紀的人才必須有寬廣的胸懷,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的創新,開拓進取,完善人格。
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但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轉變。不同于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未來的課堂要求教師作為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輔助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要確立以學代教的指導思想。教師應以“學”的理念帶動學生主動研修學習,帶頭養成好的習慣。學生可以自主和主動。
最后,如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老師在備課中需要解決和考慮的事情,所謂的備課其實取決于能否更好地“備好”學生,使其深入地認知知識,同時用換位的角度規劃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案。
二、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堂高質量的英語課堂是需要老師在有限的那么幾十分鐘內,利用多重方式充分地和學生互動交流,在這里老師是課堂的參與者,而學生則是主體。不要用固有的方式授課,要使課堂更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營造多方位、多視角的英語課堂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在英語通用的此等形式下,如何更好地使學生增進英語的語言水平,是目前英語教學的首要目的。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為主體的思維方式出發,使其自己作為主人,在自學、自練、自悟中結合教師合理的引導中成長。
參考文獻:
于海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J].考試周刊,2010(5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