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祥
摘 要:有效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交流不僅滲透有關數學知識,同時能夠在交流中關注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生生交流中,相互取長補短,提高團隊合作精神。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交流;有效性;策略
課堂交流是一種學習方式,通過與教師的交流過程,獲取必備的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完善認知結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通過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讓他們以獨立思考為基礎,主動與他人交換自己的想法,體驗同伴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養成與他人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良好習慣。
一、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設計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主動與教師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多樣化問題解決策略,激活他們的思維,這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師要積極創造主動交流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大膽發言,主動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比如,在教學“認識時間”這一節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分針從12走到了5,一共走了多少分鐘?”在教師的啟發下,有一位同學積極主動發言:“5分鐘”,此時在一片嘩然聲中,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我并沒有立刻對此作出評價,而是順勢利導,指著手中的教具,讓他自己來撥動分針,從12到5,他便一下明白了:“5個5分鐘,共25分鐘!”所以,對于學生的大膽交流,教師要積極鼓勵,當出現錯誤時,決不能簡單用對與錯,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為生生合作交流提供平臺,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在交流中形成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探究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時,通過生生合作交流,因勢利導,提高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教師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激發合作交流的欲望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交流,激發合作交流的欲望是首要環節。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交流的契機,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促進學生自然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通過板書讓學生首先自己找出蘊含的規律,然后再小組合作交流,將自己發現的結論與伙伴交流,有的同學發現:有一個乘數是1-9,越往下就越大;還有一個乘數不變均為9……此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擴大合作交流面,將全班分為12人一組的探索小組,他們在交流中非常迅速地發現積的變化:后面的每一個算式的積都比前面的一個算式的積少9,在交流中獲得思維的碰撞,從更深層次地理解口訣之間的內在關系,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二)合理進行分組
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交流方式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相互分享獲得的學習成果。所以,科學合理地分組,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小組交流活動中,主動地將自己的想法與成員交流,相互取長補短,讓他們都能獲得進步。但有些教師在合作交流中,沒有針對性地分組,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他們便會七嘴八舌,有些學生從合作交流中沒有任何收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首先確定每個4人小組的分工:組長、匯報員、記錄員等,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各盡其責,在交流中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不同意見進行分析、交流。
(三)滲透必要的合作交流技能
1.讓學生學會傾聽
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在認真傾聽后,發表自己的想法,與其他同學交流。傾聽不僅要聽懂對方說的意思,更需要理解問題背后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將對方的想法與自己的思維發生碰撞,為交流準備好內容。
2.在交流中學會反思
反思是指學生的思維在經過交流合作后,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一次內化與升華,反思促進自己的數學思考,提高數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因而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后,學會反思,找出自身思考問題的局限性和對方想法的合理性,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反思的最終目標。
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合作交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同時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廣闊平臺,加強科學實踐研究,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