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余
一、案例背景
小籃球是小學五年級基本教材中小球類的選用內容之一,水平三階段學生在運動能力、體能等方面較水平二階段有明顯進步。移動是籃球運動的重要基本技術,因此,在《小籃球》教學中,不僅要從動作技能上進行較為全面的教學,本節課更是注重學生移動、反應方面的練習。
【教學設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體育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創造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以小組共同任務,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榮譽為動力,通過與他人的合作,齊心協力共同分擔,共同提高,為培養小學生合作意識搭建平臺。本課讓學生通過小組性質的合作參與學習、討論與鍛煉。通過運球技能的相互學習與幫助,采用小籃球與游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激活思維過程中體驗合作、創新、成功時的心情,從而較快地掌握技術動作和提高身體素質。
二、案例介紹
【學習內容】
小學五年級(水平三)《小籃球》。
【學習目標】
1.基本掌握在跑動下向前運球的技術。
2.發展身體的靈敏、協調等體能。
3.在活動中能與同伴互相協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確面對比賽的輸贏。
【活動過程】
組織:對比學情把學生分成7組,挑選具有基礎籃球水平的同學為小組長。以小組為一路縱隊呈“馬蹄形”分布在老師周圍。
(設計意圖:“馬蹄形”的分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而且有利于教師對小組的監督和指導。)
活動前熱身活動——球操。
1.蛇形跑:學生跟隨老師熱身。
2.引導學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撥球練習,雙手持球雙足跳。
教法:
1.老師示范運球前行,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說老師球運得怎樣。
2.請幾個學生試試快速運球前行。
3.學生分小組自由練習。小組長協助管理指導:
①小組先討論快速運球前行的方法,再練習,再討論好的方法,再接著練習。
②老師適當幫助講解,巡視指導學生動作的準確性。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留給學生足夠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個體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戲比賽:蛇形運球跑接力賽。
①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②每次游戲前讓各小組討論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游戲。
(設計意圖:競爭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更促進運球技能的熟練掌握。)
5.小組間互相評價,老師對合作小組進行整體評價。
【分析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讓身體更多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樂趣和全面和諧發展。本課所設立的教學步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看一看,試一試,練一練,幫一幫,評一評”。
1.重視學習自主性。
教學中,我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更多的是以學生為本,我從旁加以正確輔導,教師擔當的是“顧問”“指導者”的角色。學生在小組中自由練習,互相幫助,學習氣氛很輕松。因而學生在課堂上特別活躍,思考特別積極。一會兒討論,一會兒練習,然后再討論好的方法,再接著練習,這樣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運球前行的技能,使課堂充滿生機。
2.重視練賽結合。
“有練有賽,先練后賽”,這是體育教學中的原則。教學中我設計了蛇形運球跑接力游戲,每次游戲前都先讓小組討論怎樣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對比賽,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敢于嘗試去實踐,并且能夠找到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使每個學生更準確地掌握運球快速前行的技術。在趣味游戲性比賽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被凸顯得一覽無遺。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這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還有助于因材施教,這樣就彌補了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
3.注重多維評價。
教學中,我采用了小組自評、組際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我都給予大張旗鼓的表揚,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將有著更多更好的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讓學生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健康成長。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