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數學能力的不同,選擇適合學生的數學分層教學策略。首先教師要以生為本,讓每一個學生在分層教學中都能夠有所收獲,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在不同的分層學習環境中,獲得進一步的數學能力的提升。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數學層次
1.教師要針對學生數學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
因為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所不同,教師要在開學初或者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數學能力,并按照學生的數學能力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從備課、授課以及課后輔導中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在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設置學問卡,在學問卡中教師可以設置自選題目和必做題目兩項內容,除了完成必做題目之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選題目進行完成。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將學問卡搜集整理,了解哪些學生完成了必選題目,并且正確率很高,哪些同學完成了自選題目,并且有一定的正確率,并以此為根據將學生的數學能力分成3個不同的層次。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更有針對性。
2.以學定教,在課堂上根據學生數學層次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數學任務
在課堂上,教師根據三個不同的層次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面對同樣的一個數學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需要完成不同的數學題目,這樣就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著的現象。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分數的混合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完成了基礎的算理教學后,就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數學能力,完成自己相對應的數學層次需要完成的數學題目。比如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安排A層次的學生完成四道分數混合運算的題目,B層次的學生可以完成三道數學混合運算的題目,而C層次的學生可以完成一道分數混合運算的題目。學生還根據自己的數學能力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自主進行層次調整,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合作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合作小組內獲得數學能力的提升。隨著班級生源的增加,一個教師對班級幾十個學生都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實施起來有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合作小組中,讓學生在合作小組討論交流中優秀生幫助學困生,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與其他層次學生的思維碰撞中獲得數學能力的提升。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常??梢孕老驳乜吹?,學生在合作交流小組中進行思維碰撞后所完成的數學知識的架構遠比教師的滿堂灌來得更扎實得多,而且學生克服了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在小組合作中放開膽子自由發揮,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出示數學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合作小組中進行討論,學生思維的碰撞會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現有的數學能力的基礎上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組的創建中宜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按照4~6人為宜,人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三、巧妙運用多媒體進行分層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單憑教師的口授進行分層教學,可能會讓一些學生感到茫然不知道應該完成什么樣的數學題目,鍛煉什么樣的數學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更加專注于數學思考的教學策略。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數學課堂。因此,教師就可以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巧妙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更可以有針對性地完成本層次的學生可以完成的數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完成高層次的同學可以完成的數學題目。如在分數連乘的教學中,教師在鞏固訓練中可以運用多媒體出示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的數學題目,這樣學生對于自己在同樣的時間內需要完成的數學題目一目了然,進行能力訓練更有針對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現有數學能力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提高一個層次。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更有針對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劉文美.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1(0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