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才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人們對課外作業的布置有著諸多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有的認為科學設置課外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實踐和運用所學知識的作用,有的認為課外作業更多會侵占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會阻礙學生全面發展、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對課外作業的設計會體現出不同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學;趣味引導;綜合設置;課外作業練習
課外作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正式安排的,且都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學習任務。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課外作業是影響校內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課外作業的科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溫故知新,質先量次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促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幾乎每堂課后都會給學生布置作業,布置作業的質與量,不僅影響教師設計作業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會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
作業量過大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量小達不到練習的目的。機械重復的作業學生會反感,出現為完成作業完成作業的現象,馬虎了事的同時還會讓學生不自覺地形成一些學習的壞習慣。相反經過精心設計的作業,既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設計課外作業時首先要保證質量,其次才考慮練習量,知識與能力并重。
二、趣味引導,側重思考
教師布置的作業題目缺乏變化,機械識記和練習過多,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趣味性的作業學生樂于花時間去完成。應當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以吸引自制力尚處于薄弱階段的學生,使之懷著愉悅的心情去做每一道題。除此之外,設計的作業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思考價值,要使學生“跳一跳”方能摘到“桃子”。布置的作業做起來不用動腦,起不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學生就不會從中得到進步。
三、綜合設置,注意伸縮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它以學生獨立活動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所設計的題目學生必須運用原有知識和新學知識去完成,既復習了舊知識,又鞏固了新知,還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客觀上存在高低差異,為了照顧到所有學生,在設計作業時除了設置一些基本的題目外,有必要安排一些帶有彈性的題目,盡可能使所有學生均能通過完成作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四、注重典型,差異配合
課外作業與課堂作業有很大的差別,課堂作業一般側重于對新授內容進行針對性練習,使學生掌握當堂課的知識點,而課外作業除了對新學知識進行練習外,還應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一些較難題目進行補充,或者布置一些學生可自由選擇的題目,甚至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題目。這既可以起到加強家長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作用,又能使學生從家長“教師”處學會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布置課外作業的多重目的。
參考文獻:
翟繼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