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明珠,凝聚著民族的智慧,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古詩詞的魅力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讀出詩意
引導學生正確誦讀,是感悟詩詞的關鍵。古詩表達簡潔,意蘊深長,而學生的領悟力是有限的,教師應該避開傳統(tǒng)的串講,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走進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在教學《憶江南》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再要求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抑揚頓挫,然后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讓學生由整體上感悟詞人對江南深沉的思念,從字里行間具體叩問其“身”在哪里、“心”在何處,理解白居易對江南的情有獨鐘,對江南的依依不舍,他記“憶”中的江南就變成了鮮活的畫面,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中。
二、想象詩境
古詩詞語言精練、意境深遠,所以,古詩詞教學也應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把學生帶進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在教學《長相思》時,我充分運用課件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配上渲染氣氛的音樂,啟發(fā)學生想象:征途的感受是“冷”的,這種“冷”不僅是自然氣候的表征,更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狀態(tài);而故園的印記和回想則是充滿“暖意”的,這是一種親情之暖、天倫之暖、心靈之暖。學生通過對不同畫面的創(chuàng)造想象,把這“冷”“暖”逐漸內化為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有效地把握了視聽信息背后那兩個鮮活的畫面。一“冷”一“暖”,先“冷”后“暖”,“冷”“暖”相間,虛“暖”實“冷”,在想象中、在描摹中學生真正融入了納蘭性德的相思之境。
三、感悟詩情
詩歌蘊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追尋詩歌背后蘊涵的情感是詩歌教學的重中之重。詩詞時代背景的獨特與學生有著時空的距離,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才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例如,教學《秋思》時,我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安排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么”“見不到什么”,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循序漸進地探究、品味“見秋風”,一次又一次地感悟詩人“鄉(xiāng)愁生于秋風里”“鄉(xiāng)思寄寓家書中”“鄉(xiāng)心乃在寂寞處”,與作者感同身受。在學生深入領悟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后,我又及時挑疑:帶走的僅僅是一封信嗎?還帶走了什么?學生馬上反應出帶走的還有作者的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作者對家人的祝福……
總之,一首首詩詞,其實就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教師只要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讓學生讀出詩意,想出詩境,悟出詩情,他們就會真正體驗到古詩詞的魅力,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