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 要:所謂學校故事文化是指以故事教育為主要載體的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凝聚力的體現。沒有文化的學校不是一所好學校,也不可能給學生好的教育。
關鍵詞:學校文化;故事文化;德育教育;學校發展
一所農村小學的管理和發展,要比城鎮小學的管理困難大很多,受師資、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影響,農村學生流向城鎮學校的現象很嚴重,影響著農村小學的發展。怎樣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的管理質量,提升學生的品行修養,構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這是學校實現課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以故事為主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我校進行的科研課題,在一段時期的實驗研究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學校內形成了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發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生都喜歡故事,通過故事的人文力量來化育師生的精神或靈魂,同時形成師生經過化育后的一種長期的、深刻的心靈影響的精神力量。
一、學校“故事文化”建設的含義理解
所謂學校的“故事文化”,是指以故事教育為主要載體的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故事是人類生命的一種形態,故事即生活,生活精彩,才能故事精彩,生活即故事,故事精彩,才能生活精彩。就兒童而言,兒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個五彩斑斕的故事世界,在童年的天空下,是一片故事的田野。從這個意義上去說,建構、豐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構、豐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在這樣一個構建、豐富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還要是一個會創造故事的人。我們通過讀、寫、講、編、演等多種渠道和形式營造、生成、化育一種文化樣態,讓各種向上、向善、向美的故事以人文、情意的力量,使師生在德性和智性等方面得到醒悟和生長。運用故事打造學校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弘揚真善美精神,塑造師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完滿人格,促進師生全面和諧發展,用行動書寫屬于自己的故事。這是我校建設校園文化的初衷。
二、建設校園“故事文化”的意義
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前提,沒有積極健康的學校文化就不會有一所優秀的學校存在。學校文化建設可以影響全校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在健康的學校文化影響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會得到極大提高。而且這種文化對師生心靈和靈魂的陶冶及熏陶是不可估量的,學生的心靈經過陶冶后,精神面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品格形成。學生的品格正是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利用故事形成一種或者說是營造一種健康的學校文化,正是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教書育人,教書是第一位,育人同樣是第一位。德才兼備、品學兼優正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而這樣的人才也是社會最需要的人才。以故事內容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對學校、對教師、對學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建設校園故事文化的措施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凝聚師生精神的最活躍的力量。故事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學生在閱讀和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因為對故事內容感興趣的原因而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做法。古代蒙學教育中,很多德育故事都是利用了這樣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在我校進行校園故事文化建設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點進行走廊、櫥窗文化建設
學校教室的走廊是進行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可以利用走廊的空白墻壁進行學校文化的宣傳工作。在墻壁上圖畫德育故事內容,張貼勵志名言,宣傳本校先進人物的事跡。學生在上課下課的過程中抬眼就可以看到這些內容,起到教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蘇教版小學語文中《錢學森》《第一朵杏花》都是講述為社會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這兩位科學家的故事圖片,在走廊中辦一期展覽。圍繞這兩位科學家的事跡,圍繞他們為我國的強大和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搜集資料和布置展覽,對學生進行努力學習的教育。我校的走廊和教室的后墻壁都是進行故事文化宣傳的主陣地。這里定期更換德育故事內容,尤其是教室的后墻壁,由學生自己制作手抄報,將學生搜集到的故事以手抄報的形式出現,給學生以真正的勵志教育。
2.定期舉辦學校層面或者是班級層面的故事會
給學生搜集故事和閱讀故事的機會,然后給他們展示這種學習過程,有學校或者是中隊組織各種形式的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會,讓學生通過讀、說、記、感、悟等形式,深刻領會德育故事中的內容。古今中外的故事閱讀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教育,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古文學積累,對學生的閱讀積累和寫作能力提高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開展故事會,優勝者學校予以獎勵,以此促進學生閱讀故事、感悟故事、實踐故事的行動,將德育內化為學生的行為,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故事會的舉辦也為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搭建了平臺,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由學校少先大隊出面創建文學社、制定校訓、班規,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助力學校的德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凝聚力的體現。沒有學校文化的學校不是一所好學校,也不可能給學生好的教育。所以優秀的學校管理者都重視學校文化的建設,利用學校文化影響師生的精神面貌,促進師生的進步和發展。
學生的大半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一個家庭有家風,同樣一所學校也有校風。校風是學校的風氣,這種風氣可以影響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學生的道德形成。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都是學校文化影響的產物。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正是在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德育至關重要,是后續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蘇.貼近學生,走進德育新教改[J].科技信息,2011(04).
[2]吳余紅.校園文化滲透于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1(05).
[3]武權.當下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2).
[4]王先達.校園文化與素質教育[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0(01).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