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作為職業攝影師,經常接到會議、活動跟拍這類題材的拍攝工作,這類工作既沒有商業拍攝的“高大上”感,也沒有人像拍攝的時尚感,最本質的功能就是記錄。
會議、活動等公關類跟拍攝影與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有一定關系,作品體現出新聞性也能體現出社會性,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不可復制性。會議、活動的拍攝過程是一個不可逆、不受攝影師控制的過程,精彩瞬間稍現即逝,能夠高質量地捕捉到每個精彩瞬間,沒有足夠的拍攝經驗做不好。
第二,多樣性。如果說會議拍攝還有一點規律可循的話,活動的拍攝則有很大變化。拍攝環境、現場布置、燈光設計、拍攝主體和主題每次都不同。
第三,被動性。這類題材的拍攝對攝影師來說比較被動,既不用發揮主觀能動性,也不需要布光,更不需要調動模特,需要的只是真實的記
錄。屬于困難和挑戰并行,可以激發攝影師的激情。
通過這些年的拍攝,我積累了一些拍攝經驗和通用技巧,和大家分享。
拍攝前的溝通和準備
1. 了解客戶喜好的照片類型,客戶能將要求說得明白最好,萬一說不明白可以讓客戶提供想要的效果圖,客戶把拍攝要求說得越細致,拍攝就會越輕松。
2. 配合客戶對拍攝的特殊要求。比如哪幾位領導或重要人物要重點關注,有沒有想要的特殊角度或構圖等,做到心中有數,拍攝有準備。對我個人而言,接這類拍攝任務時最喜歡啰嗦的客戶,客戶不啰嗦,我就心里
沒底。
3. 向客戶提前索要會議、活動流程安排,遇到戶外跟拍活動,需要提前踩點,了解當地人文地理知識,選擇好機位和角度,提高拍攝效率。拍攝時盡量將這些“本土”元素融入到照片里。另外,踩點的好處是可以計算時間,看看是否有時間更換鏡頭拍些更出彩的畫面。
4.仔細查看拍攝設備檢查內容盡量細致,包括裝備是否齊全、選擇是否恰當、電池是否有電、備用電池是否攜帶等。需要提醒的是,盡量按照拍攝環境和題材準備鏡頭,選擇輕便的器材為宜,減輕負重。
拍攝技巧
1. 多使用點對焦配合點測光。會議、活動跟拍的環境一般較為復雜,光線分布不均,且變換頻繁。使用點對焦配合點測光的拍攝方式可以最快速度地完成單張拍攝,既可以確保對焦精準,又能確保得到想要的曝光效果。
2. 慎用大光圈。我一般會將光圈設置在f/5.6左右。因為大光圈拍攝時景深過淺,而拍攝難免會有對焦不準確或者主體突然移動造成對焦不實的情況,這在后期很難彌補。
3. 按題材選擇好拍攝模式。為了控制景深就選A擋,為了控制速度就選S擋。而M擋的使用要更為謹慎,很容易因為忘記更改設置而造成曝光有誤,降低拍攝成功率。
4. 熟練使用閃光燈。室內環境中,面對逆光、弱光或者臉部光線混亂時盡量開啟閃光燈。室外或室內有追光、面光時,可以視情況關閉。
5. 盡量用RAW格式拍攝。拍攝中難免會出現曝光失誤的情況, RAW格式可能最大程度地彌補因曝光不準確而造成的失誤。
器材的選擇
1.機身:最好是一臺全畫幅相機,這樣才能有足夠好的畫質和足夠好的鏡頭群滿足拍攝需要。另外,相機高感光度性能也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2.鏡頭:至少一套“小三元”鏡頭,以變焦鏡頭為主力。拍攝這類題材,越高素質的鏡頭易用性越差,除了極個別活動會議會用到超長定焦大炮,很少有攝影師用到定焦鏡頭。
3.手柄:使用好的手柄,可以提高相機的續航能力,缺點是會增加負重。但是如果在拍攝之中頻繁更換電池,多少會耽誤些時間,而長時間緊張拍攝
的時候,經常會不注意電池的電量,容易發生突然沒電的意外。
4.外置閃光燈:盡量買原廠閃光燈,對于會議和活動拍攝,閃光燈的作用非常大,乃至很多攝影師說:
“基本上沒有不需要補光的時候。”
5.三腳架或獨腳架:固定視角拍攝時,比如超大型會議演出、T臺秀或者大型合影,三腳架屬于必備設備。但如果拍攝過程需要移動,可以借助獨腳架提高拍攝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