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寧旨
自1977年11月世界上第一臺35mm自動對焦相機柯尼卡C35 AF誕生,自動對焦系統便成為各相機廠商研發的重中之重。30多年來,自動對焦系統的每一次更新升級都會在拍攝題材、拍攝技巧、拍攝內容等方面給攝影人帶來全新體驗。精準快速的對焦系統也成為區分專業機型與民用機型的重要標準之一,以至于舞臺攝影、自然攝影、體育攝影等題材成為專業單反機型“一統天下”的領域,使用民用單反的影友只能“望而興嘆”。
2014年,索尼公司在A6000、A5100
和A77II這三種機型上運用了全新的4D對焦系統,這一系統改寫了“微單TM/單電相機不能滿足專業追焦拍攝需求”的坊間評論,并為新時代自動對焦技術拉開序幕。
目前在售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在使用時都把需要對焦的畫面看成扁平的二維平面來對焦。而索尼全新的對焦系統在工作時則通過觀察被攝物體的位置和速度,預測被攝物體在光軸方向的運動,做出相應調整,并在拍攝過程中考慮時間因素持續、準確地追蹤對焦,這便是“4D對焦系統”即:1D、2D(橫向平面)+3D(光軸縱向深度)+4D(基于時間的預測性和持續性)。這種全新的4D對焦系統不僅能追蹤拍攝對象在空間上的運動軌跡,還可以快速、精準、持續計算并預測其下一步動向,抓住決定性瞬間。
革命性的對焦算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對焦點數量來支撐。在擁有4D對焦系統的A6000和A5100兩款機型中,179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幾乎覆蓋整個取景畫面,配合強大的對焦算法,使得在畫面角落的被攝物體也能被迅速檢測并準確對焦。這為舞臺攝影、體育攝影、自然攝影在拍攝中“構圖、對焦不能兩全”的問題提供了優質的解決方案。
本文將結合使用A5100實際拍攝體會為讀者更詳細說明4D對焦系統。
拍攝舞臺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基于寬廣焦點覆蓋面的4D對焦系統的表現令使用專業單反長期從事舞臺拍攝的我感到驚喜連連。
圖04是一組魔舞組合創意雜技表演《新綠》的劇照。演員雙手捧沙,并將沙粒高高拋向空中,以表現逆境中生命破土而出的堅韌。表演中,演員迅速變換的動作、飛揚的沙粒、舞臺上朝向鏡頭的逆光無一不考驗著相機的對焦準確性。拍攝中,4D對焦系統始終鎖定在主演員(左一)身上,并隨著演員的動作變化而變化,焦點清晰而準確。
圖05是黑豹樂隊參加“我要上春晚”節目錄制時,主唱張琪在演唱間隙離開舞臺主區域走向觀眾,張開雙臂向觀眾致意。當時他的動作完全出乎拍攝者意料,由于被攝者偏離舞臺主區域,使得舞臺燈光塑形效果全無,只有面光照亮人物正面,亮度偏低,且人物的黑衣黑褲已和黑色背景相融,此外,觀眾席的燈光比舞臺燈光亮,會產生對焦干擾,一般情況下,相機在此時對焦會非常猶
豫,但4D對焦系統卻能在瞬間鎖定人物主
體,捕獲極具動感的一刻。
在舞臺攝影中,不可預知的演員動作變化、走位變化,舞臺效果燈光的變化與干擾,以及整體偏暗的拍攝環境不僅是對拍攝者經驗技術的考驗,更是對相機綜合性能的考驗。但4D對焦系統面對這些考驗顯得十分從容。持續性地追蹤對焦保證了演員動作的連貫性,眾多的對焦點確保著清晰的面部表情,大區域的焦點覆蓋面使一次構圖并拍攝成功的幾率大大提升,再結合高速連拍能力(如A6000的11張/秒)為凝固舞臺精彩瞬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看著焦點在屏幕上隨主體移動而迅速變化,聽著悅耳的“咔咔咔咔”快門聲,此時讓人想起那句網絡流行語:“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拍攝鳥類
如果說舞臺攝影中拍攝主體的運動區域相對集中,運動變化相對可預料,那自然攝影中拍攝鳥類則更具不確定性和不可預知性。我雖不是“打鳥”專業戶,也沒有專業“長炮”,但深知拍鳥重在鳥的姿態,更在鳥的眼神。面對室外環境中眾多不確定因素,4D對焦系統表現如何呢?
北京動物園里,一只走到柵欄邊的白天鵝吸引了我,我使用“自由點”對焦模式,把焦點移動到天鵝眼睛處進行拍攝,結果令人滿意。眼睛成像銳利清晰,羽毛層次分明細節飽滿。
圖06是另一只在湖中覓食的天鵝。個人認為天鵝的拍攝難度主要在于需針對面部持續對焦。天鵝頸長且靈活,動作幅度很大,相比身軀,頭部比例很小,如果將焦點放在天鵝頭部,偏小的畫面占據比例和水面粼粼的反光很容易造成對焦點丟失,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焦點鎖定在天鵝身軀上,頭部和頸部運動時極易偏離身軀所在的焦平面。兩種傳統對焦方法均很難拍出頭部清晰的天鵝。4D對焦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實際拍攝中焦點會緊緊“咬住”天鵝頭部不放,并跟隨著頭部運動而切換變化焦點。
對突如其來的運動物體追蹤對焦是4D對焦系統的一大優勢,從被攝體入畫時便開始迅速鎖定,持續追蹤直到被攝體出畫,即使是背景雜亂的拍攝環境也能從容應對。
此外,得利于4D對焦系統對運動物體和場景的先進分析算法,相機能避開樹枝等前景干擾,對拍攝主體準確對焦。這對“打鳥”愛好者來說絕對是個福音。
拍攝無規則運動
拍出自己在運動中的英姿也成為很多人的需求。很多影友初拍運動類照片時經常遇到以下情況:把人拍清晰了,動作不到位;動作到位了,但是焦點不實。想得到一張人物清晰且動作到位的照片就像在“撞大運”。
無規則運動和昏暗光線是室內體育運動環境的特點,也是最能考驗4D對焦系統性能的場合。如果使用廣角拍攝,雖能保證一定的清晰度,但背景雜亂,很難突出主體。如果使用長焦拍攝,很難保證被攝物體始終在畫面中,更不用說保證主體焦點準確度和清晰度了。為此,我選擇了一個普通小區羽毛球館,拍攝自己的朋友以感受4D對焦的表現。
圖08拍攝過程中,我感到最為驚訝的,是4D對焦系統在脫焦后迅速再次合焦的能力。我連拍朋友擊球瞬間,拍攝第一張時面部合焦,第二張面部明顯脫離焦點,然而第三張卻迅速再次合焦,對焦速度、精準度很令人滿意。當打開“人臉識別”后,對焦速度有輕微下降,但對焦準確度卻有提升,面部對焦成像更為扎實。即使有遮擋物也能針對面部準確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