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娟
【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電視、手機電視、車載電視、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傳統媒體面臨重大挑戰。而地級市電視臺,更是面臨中央臺、省級衛視、本省電視臺各個地面頻道的壓力。因此,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立足,并且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新路是當下地級市電視臺需要思考的事情。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網絡與電視臺生產的內容相結合,多渠道充分融合,最大限度提高電視內容的影響力,成為當下城市電視臺發展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新媒體城市電視臺影響力
一、新媒體環境下城市電視臺面臨的困境
1、上級電視臺帶來更多壓力
雖然我國市級電視臺的發展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仍然不能在傳媒市場上占據穩固地位。中央臺、省級衛視、本省電視臺各個地面頻道憑借其在政策、覆蓋、內容、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擠占了不少市級電視臺的市場份額。新媒體出現后,上級電視臺投入也超過地方電視臺,各方面投入不足,從而使得市級電視臺陷入“收入減少、投入減少”的惡性循環的局面。
2、新媒體帶來受眾流失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與受眾的角色,擠占了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造成傳統媒體受眾流失、規模減小等眾多困境。2015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旅行預訂以194.6%的年度用戶增長率領跑移動商務類應用。我國互聯網在整體環境、互聯網應用普及和熱點行業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步。近幾年互聯網發展,特別是移動端網絡的發展,在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提供更多的機遇。面對嚴峻挑戰和機遇,地方廣電只能主動求變,才能搶占先機,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二、新媒體環境下城市電視臺發展途徑
1、加強自身內容建設,打造地方特色欄目
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內容為王”仍然是市級電視臺需要堅持的原則之一。只有打造一批有本地特色、符合本地民眾需求的節目,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因此,內容的建設也意味著核心競爭力的打造。
在眾多節目中,新聞節目應該作為重點來打造。對地方廣電而言,地域接近性是其最大的優勢。因此要堅持“新聞立臺”,扎根地方土壤,貼近本土受眾,做活本土新聞,增強新聞報道的可看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
另外,在打造特色節目過程中,還要有品牌意識。品牌效應不僅體現在單個欄目或節目上,還可以驅動電視臺價值的提升。地方廣電可以通過品牌欄目帶動,塑造整個電視臺的形象和定位。
2、借助新媒體平臺,多渠道提高電視臺影響力
地方電視臺可以借助社交媒體,黏合受眾,增加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電視臺的影響力。除了加強官網視頻內容的建設,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推出獨家、有特色的內容,改變以往只通過電視機傳送內容的單一形式。而隨著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加大,也可以彌補電視節目時效性不足、互動性缺乏的問題。
以宣城電視臺為例,2014年11月,宣城市廣播電視臺成立新媒體中心,至今,宣城市廣播電視臺官方微博“粉絲”量已經有20余萬、微信公眾號用戶達到2萬多。通過社交媒體也發布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博文、稿件、報道和新聞資訊,受到廣大受眾的好評。
3、打造APP,提早應對未來移動網絡
對于市級電視臺來說,打造APP客戶端可以說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市級電視臺的差異化優勢是本地化內容、本地化服務,電視臺也比互聯網企業更有條件得到當地政府部門及當地機構的各種資源。這個其實恰恰是省級臺所不具備的優勢。除了電視臺自身的直播、點播視頻資源,電視臺可以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引入公交、路況、停車、公共事業繳費等本地化服務。通過本地化服務,吸引用戶,然后再通過新聞線索爆料、與欄目互動等形式反哺電視臺的業務,是城市臺發展新媒體的一條可行之路。
宣城電視臺2014年11月推出了移動新聞客戶端“透宣”。在客戶端就架設了新聞資訊、欄目點播、投訴爆料、政務信息、TV搖搖樂、天氣查詢、彩票查詢、違章查詢、宣城文化、微社區、活動投票等板塊。并且即將增設實時公交、網絡繳費等一些服務功能,滿足市民的移動生活需求。
結語
新媒體時代,地方廣電既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也擁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城市電視臺只有堅持內容為王,多種形態共同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平臺,才能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才有可能在全媒體時代各種媒體的發展和競爭中找到一席之地和立足之本。
參考文獻
①鄧楠,《淺談新形勢下市級電視臺的發展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5(9)
②李強,《新媒體沖擊下市縣級媒體的困境與發展研究》[J].《今傳媒》,2015(5)
③王保斌,《全媒體時代地市級電視媒體發展的隱憂與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5(7)
④王文軍,《新媒體時代地方廣電突圍之路》[J].《中國報業》,2015(3)
(作者單位:宣城市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