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凌
透過兩組照片,仿佛能看到兩個不同的年輕人站在面前。與眾不同又彼此不同。
唐晶認真地做著“無用”之事。
“無用”當然是指無世俗之用,就像他自稱從不看關于金融與心靈雞湯的書,而正是這兩類圖書,充斥著書店的暢銷書展臺,粉飾著虛假的閱讀繁榮,指點著所謂人生成功之道。他的作品反映出深厚的專業背景,透露出一種對經典的堅定信仰,從古老傳統中,仍可汲取不盡的營養和力量。《成長》系列也恰恰是對過去經驗和生活的回望與探源。
陳曉峰則游戲地做著認真之事。
說他游戲,是指他的創作表面看來更加不羈與前衛,以至于他發給我一張電腦游戲截屏作為代表作時,我很正常地懷疑他是不是發錯了文件。通過這個舉動,我被清晰地告知,攝影的內涵和外延都正在深刻地改變。雖然非常認可他通過截屏傳達的理念,我仍對曉峰說,“你還是發一張正常的照片給我吧”。這更多是個心理測試,想看到他堅持的程度。
經過我的小數據統計,攝影師們最喜歡的超能力,一是隱形,二是穿越。穿越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過去,另一個是未來。唐晶早早明白了過去蘊涵的寶藏,曉峰則迷戀于未來不確定的驚奇。
向任何方向探險都是個人可貴與可敬的選擇,所有的努力都形成合力,推動著攝影繼續向前走下去,守住舊疆域,開辟新領地。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片土地已非王國,而是走向共和。
Q:你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的?
A:大學里學過攝影基礎理論,加上后來當“驢友”外出的實踐。
Q:談談你使用的第一臺相機?
A:奧林巴斯C5050,記得當時叫做“專業卡片機”,5000多元。
Q:你現在用什么攝影器材?
A:各種都用,從手機到4×5座機。
Q:你最合手的攝影器材是什么?
A:沒什么感覺是不合手的。
Q:你覺得攝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A:墻上或者書上,或者別的更有意思的媒介。
Q:膠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A:有。
Q:攝影對你意味著什么?
A:一種度過時光的方式。
Q:你從攝影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A:某種觀察世界和自己的渠道。
Q: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們的重要次序?
A:運氣、心態、細節。
Q:你曾經遇到的最大困難或挫折是什么?
A:很難突破自己。
Q:你從中得到什么經驗教訓?
A:再等等看看,再推自己一把或者再踢自己一腳。
Q:你最看重攝影師的什么品質或素質?
A:自省,細致。
Q:你最喜歡的在世的和過世的攝影師各是誰?
A: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喜好對象。目前是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
Q:你最喜歡的攝影主題是什么?
A:談不上最喜歡,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關注點。
Q:你最喜歡的攝影作品是哪些?
A:我想不到的作品。
Q:決定一幅攝影作品好壞的因素是什么?
A:沒有固定的標準。一般來說很多標準都和外部有關,和作者的關系反而不大。
Q:你對年輕攝影師有什么忠告?
A: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抱怨,不偷懶。
Q:你認為攝影的未來會是怎樣?
A:“攝影”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會有極大的拓展和延伸,和其他視覺行為(不一定是藝術)的邊界會模糊融合。
Q:你有什么攝影規劃?
A:別太把攝影當回事。
Q:你最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A:自得。
Q:決定你一生重要走向的“決定性瞬間”是什么時候?怎樣的場景?
A:2006年的某天,我找領導談話,告訴她我決定不走仕途。
Q:你一生最初的記憶是什么?
A:吃奶,爺爺背著我上托兒所。
Q: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什么?
A:太多了。
Q:你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是什么?
A:發現自己不能喝酒。
Q:你喜歡讀什么方面的書籍?
A:除了金融類和心靈雞湯類勵志成長類的以外都看。
Q:讓你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A:無所事事。
Q:讓你感到緊張的事情是什么?
A:太多了。
Q: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A:太按照父母的愿望成長,覺醒得不夠早。
Q: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A:爺爺突然就去世了,沒來得及多陪他說說話。
Q:你最恐懼的是什么?
A:去醫院。
Q:如果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
A:去世的爺爺。
Q:你珍視自己的哪種能力?
A:幽默感。
Q:你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睿智。
Q:如果可以,你希望擁有什么樣的超能力?
A:穿越時空。
Q:自己的哪個弱點讓你不能忍受?
A:拖延癥和吃得太多動得太少。
Q: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么?
A:家人、朋友。
Q: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A:大體平靜偶爾略焦慮。
Q:你的行為準則,生活信條是什么?
A:人生而就是不平等的。
Q: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A:沒有。
Q:你認為人最可貴的品德是什么?
A:利己不損人。
Q:你認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A:自在。
Q:你認為什么是不幸?
A: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Q:人身上可以被諒解的缺點是什么?
A:心直口快。
Q:人身上最使你厭惡的缺點是什么?
A:虛偽。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命運最可悲?
A:一生圍著別人轉的人。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質?
A:忠誠。
Q:你覺得男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睿智。
Q:你覺得女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知性。
Q:你認為什么叫明智?
A: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該怎么做。
Q:你怎樣看待名望?
A:有最好,沒有也沒辦法。
Q: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么?
A:信用卡還款之日將近。
Q:你如何評價這個時代?
A:每個時代是且也只能是你所屬于的時代。
Q:你怎樣看待人類的未來?
A:不關我事,我只負責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一段時間。
Q:如果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某個方面,你最想改變什么?
A:我改變不了世界,所以沒想過。
Q: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A:生命中所有無意義的片段構成了生命的全部意義。
Q:你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
A:利索點就可以。
Q:假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怎樣撰寫?
A:不需要這個吧。
Q:除了上述問題,你最希望被世界提問并回答的是什么?
A:沒有。
Q:你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的?
A:小時候用家里相機拍照。
Q:談談你用的第一臺相機?
A:父親送的。
Q:你現在用什么攝影器材?
A:135、120、4×5畫幅相機。
Q:你最合手的攝影器材是什么?
A:4×5折疊相機。
Q:你覺得攝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A:根據環境和空間尋找最合適的展示方式。
Q:膠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A:有。
Q:攝影對你意味著什么?
A:一種表達方式。
Q:你從攝影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A:樂趣。
Q: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們的重要次序?
A:勤奮,天分,樂趣。
Q:你最看重攝影師的什么品質或素質?
A:誠實。
Q:你最喜歡的在世的和過世的攝影師各是誰?
A:托馬斯·斯特魯斯和米歇爾·施密特。
Q:你最喜歡的攝影主題是什么?
A:景觀和肖像。
Q:你最喜歡的攝影作品有哪些?
A:德國攝影。
Q:決定一幅攝影作品好壞的因素是什么?
A:是否足夠專注。
Q:你對年輕攝影師有什么忠告?
A:攝影師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證明自己。
Q:你認為攝影的未來會是怎樣?
A:存在有存在的意義。
Q:你有什么未來的攝影規劃?
A:繼續景觀和肖像題材拍攝。
Q:你最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A:自由。
Q:決定你一生重要走向的“決定性瞬間”是什么時候,怎樣的場景?
A:考上美術學院,然后開始藝術領域的學習和工作。
Q:你一生最初的記憶是什么?
A:蘇聯解體。
Q: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什么?
A:結婚。
Q:你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是什么?
A:沒有答案。
Q:你喜歡讀什么方面的書籍?
A:文學,藝術。
Q:讓你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A:獨處。
Q:讓你感到緊張的事情是什么?
A:熱鬧的狂歡。
Q: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A:沒有。
Q: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A:沒有足夠的時間。
Q:你最恐懼的是什么?
A:對生活失去興趣。
Q:如果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
A:青春。
Q:你珍視自己的哪種能力?
A:組織能力。
Q:你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對色彩敏感。
Q:如果可以,你希望擁有什么樣的超能力?
A:空間跨越。
Q:自己的哪個弱點讓你不能忍受?
A:焦躁。
Q:你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么?
A:藝術。
Q: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A:平和。
Q:你的行為準則,生活信條是什么?
A:不偏不倚。
Q:你有什么樣的口頭禪?
A:沒有。
Q: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A:近山者能,近水者智。
你認為人最可貴的品德是什么?
A:勤奮。
Q:你認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A:始終保持平常心。
Q:你認為什么是不幸?
A:貪、嗔、癡。
Q:人身上可以被諒解的缺點是什么?
A:一定程度的懶惰。
Q:人身上最使你厭惡的缺點是什么?
A:傲慢。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命運最可悲?
A:不能認清自己的本性。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質?
A:誠實。
Q:你覺得男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堅強。
Q:你覺得女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溫柔。
Q:你認為什么叫明智?
A:知人者明,知己者智。
Q:你怎樣看待名望?
A:是一個人存在的證明,必不可少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Q: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么?
A:丟失錢財。
Q:你如何評價這個時代?
A:混亂與希望并存的時代。
Q:你怎樣看待人類的未來?
A:不清楚。
Q:如果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某個方面,你最想改變什么?
A:文化隔閡。
Q: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A:讓生命從容。
Q:你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
A:沒有痛苦。
Q:假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怎樣撰寫?
A:不知道。
Q:除了上述問題,你最希望被世界提問并回答的是什么?
A:專業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