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
從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方案發布,到五部委聯合救地產,再到存款保險制度條例正式公布,政策暖風頻吹,二季度如約進入政策蜜月期。投資者風險偏好再創新高,滬指和創業板分別站上3900點和2500點關口上方。
與此同時,地產、電力及公用事業、非銀金融等板塊對于近期落地政策反應相對平淡,而互聯網+一切題材競相活躍,表明新經濟題材寵兒眾多,舊經濟改革政策欲壑難填,低估值傳統行業若想被翻牌,需要超預期政策或超預期業績。
我們認為,代表大票的低估值傳統行業正在醞釀逆襲,代表中小票的創業板調整壓力在累積,建議埋伏大票,同時把握小票趕頂途中的機遇。
三大動力助推板塊估值修復
今年初以來,盡管有債務置換、電改方案公布、五部委聯合穩地產、存款保險條例公布等一系列利好消息推出,但銀行、公用事業、地產、非銀金融等相關板塊表現相對平淡,年初累計漲幅均處在行業末端。事實上,政策利好在消息面上對于以上板塊的估值修復已經在2014年底完成,而政策帶來的行業整合、利潤改善潛力尚未被市場定價。近期三大動力有助于以下板塊估值修復:
一是地產二季度回暖,帶動地產(26倍PE)、家電(21倍PE)板塊;
二是美國經濟復蘇再遇波折,美元沖高回落,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前期滯漲的石油石化和有色板塊或出現周期性復蘇機會;
三是二季度可期降準對于銀行和非銀金融的估值提振,盡管從第一次降準看銀行股反映并不明顯,但考慮到債務置換后銀行整體系統性風險有所降低、以及銀行股嚴重滯漲的情況,該板塊可能在降準催化下出現逆襲。
從目前基金倉位和風險偏好看,大盤藍籌倉位已經處于歷史底部,下調空間十分有限,當市場風險情緒出現回落時,大中市值股票將成為資金避風港。全市場基金倉位顯示,年初以來大市值組合權重遭遇持續減持,目前占比不足20%,同時中小市值持續加倉,小市值組合權重已經從年初的30%增加至40%。三月底,伴隨創業板短期震蕩,小市值組合權重有所下降,中市值組合權重大幅上升。
蟄伏藍籌 ? 等待逆襲
在當前市場總體上呈現出成長、小票、高估值特征板塊一馬當前,而大盤藍籌則相對顯得落寞的格局下,我們所要重點強調的是兩點變化:
一是經濟基本面進入4月后,在穩增長措施加速推出情況下將逐漸企穩,二是市場風格方面,高估值成長板塊似有棄低估值大盤藍籌不顧“絕塵而去”之勢,然而高處不勝寒,市場風險情緒將越繃越緊而難以持久,這從市場板塊輪動加速可見一斑。
成長藍籌,分久必合,我們認為低估值大盤藍籌投資價值在當前格局中將逐漸凸顯,實際上近期港股的爆發,就是這一邏輯力量的彰顯。
對于后期市場格局的演化,我們認為在長期經濟轉型的大格局與短期經濟在穩增長政策托舉下企穩形勢下,估值已處于高位的成長板塊將振幅擴大走向分化,而藍籌板塊由于前期的相對滯漲將被投資者“重新發現”而迎來市場風格漸變推動下的行情。
鑒于以上邏輯,在市場布局上建議投資者把握三條投資主線:一是前期被市場相對忽視而滯漲的績優藍籌股,二是估值水平相對處于低位的二線藍籌和金融股,三是具有技術和市場優勢,增長潛力強勁的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