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動態》:東風股份(601515)在3月31日披露了2014年年報,同時還披露與Eprint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擬出資1750萬元和Eprint共同成立項目公司(東風股份持股70%),將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第一個基地進軍云印刷領域。這聽起來很有想象空間,能否給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孔銘:好的,首先我們看看東風股份股價的安全邊際,公司2014年全年實現營收20.0億元,同比增長11.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4.9%;每股收益0.66元。這個業績應該說足以支撐目前的股價。
當然,投資者可能更有興趣的是云印刷業務的未來發展空間。實際上,東風股份在2014年10月完成對香港云印刷龍頭Eprint的12.38%股權收購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次公司擬與Eprint合資成立云印刷項目公司,通過研究國內云印刷的市場空間和公司的競爭優勢,進軍云印刷領域無疑將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未來云印刷的成長空間很大。
《動態》:對于云印刷的概念,相信不少投資者還是不太了解,所以請您給我們從基礎性的分析講起。
孔銘:具體的說,云印刷是基于數字網絡技術進行印刷訂單的接單、確認、支付、存儲、交付等生產運營推廣,是基于傳統印刷商業模式的變革形式。
云印刷包括四個部分,可發送印刷任何的應用程序、傳遞印刷任務的云印刷服務、印刷生產設備以及物流服務;與傳統印刷相比,“云印刷”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并可以隨時下單、快速交貨。
為了滿足云印刷訂單“小批量”的特點以及享受規模優勢帶來的效率提升,云印刷模式大多采用“合版印刷”的生產模式。合版印刷是將不同客戶相同紙張、克重、色數、印量的印件組合成一個大版,充分利用膠印機有效印刷面積,形成批量和規模印刷優勢,共同分攤印刷成本,達到節約制版及印刷費用的目的。
印刷主要分為印前、印中、印后三個環節,由于印工制版和印中等環節與印刷批次相關,在一個批次中成本相對固定,因此通過云印刷降低印刷批次可以有效享受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動態》:據我所知,國內已經有包括“云印技術”、“陽光印網”這樣一些平臺介入到云印刷領域,并且進入者也在逐漸增多,請給我們講講看好東風股份云印刷發展空間的依據,公司有什么獨到之處?
孔銘:首先我們可以看看市場空間,這并不是一個小眾的市場,而是一個大眾化的市場,印刷行業整體低迷和競爭格局激烈是否會阻礙云印刷的快速發展?我的答案是不會。
結合美國云印刷發展經驗,以及對于“To B or To C”的分拆,之前興業證券有個估算,國內云印刷行業空間是千億的市場規模,并且考慮到國內云印刷行業尚處于成長初期,這給予具有明顯優勢的印刷企業布局提供很好的先發優勢。
東風股份進軍云印刷企業的競爭優勢在于通過與Eprint合作將快速縮短第一階段的培育期以及獲取Eprint的管理經驗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其次煙標主業穩定的現金流將解決許多云印刷企業初期發展需要的資金瓶頸。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云印刷在培育期(營收規模在 1 億元以前)時很難實現盈利,而目前大多數云印刷企業正處于培育期,并且由于沒有利潤保證支持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只能靠融資實現網絡信息投入和其他必要資本投入,這使得云印刷在發展初期受到資金限制非常明顯。但東風股份在這方面具備優勢。
確實就像你說的,目前國內存在一定數量的云印刷企業,但是不同云印刷企業實力差異較大,我認為,云印刷企業競爭優勢體現為成本領先(即生產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并縮短交貨時間),而這主要取決于規模和管理能力。
規模優勢方面,由于“合版印刷”需要以及存在固定成本,這使得業務規模更大的生產企業具有更明顯的成本優勢。管理能力方面,由于訂單“小批量、多品類”的特點,使得信息化技術、自動化程度、優化排版和生產流程以及生產效率提升是不同云印刷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所在。
《動態》:您剛才談到煙標業務的穩定現金流,作為東風股份主業,這塊業務的發展預期如何?
孔銘:從年報數據來看,煙標業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公司煙標業務是主要利潤來源,在下游卷煙行業平穩增長的背景下,煙標業務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具體可以參考的數據是,2014年公司完成煙標銷售約225萬大箱,同比增長10.3%,平均售價為3.21元/套,同比增長3.6%,其中平均售價略有提升主要和中高檔煙標銷售占比進一步提升有關(從2013年82.7%上升至84.5%)。而銷量增長和公司積極開拓新客戶有關,公司在2014年新的中標周期內新增訂單約3億元人民幣,從而實現量的穩步發展。
另外我提示投資者朋友關注,公司在非煙標包裝印刷領域也取得一定進展(包括酒類、藥品、食品),2014年實現3345萬元,同比增長31.8%。
《動態》:非煙標印刷業務畢竟不能作為主要的業績來源,除了云印刷外,還有其它的股價催化劑可以關注嗎?
孔銘:云印刷釋放業績的時間可能還比較長,所以只能說是預期比較好,如果關注2015年內的股價催化劑,我覺得可以看看“汽車功能膜”,在2015年1月公司向市場推出“能膜”品牌汽車防爆隔熱膜產品,正式進軍汽車功能膜領域。
從目前得到的公開資料看,東風股份引進國內外窗膜資深專家組成的“能膜亞太科技研究院“做技術保障,目前已生產出4大系列、近20種型號高品質的汽車用窗膜;此外公司正在研發的高透光、高隔熱、不屏蔽無線信號的C系列光學微附膜也已進入試產期,待完成有關檢測測試后也將全面推向市場。
結合起來看,2014年7月東風股份公告子公司鑫瑞科技公司以2.25億元收購汕頭可逸塑膠有限公司,這應該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提升公司在功能膜的技術能力和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