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詩彤
擁有超能力,懲惡揚善的超級英雄的形象和神話里描述的眾神們的形象是一樣的。那么從古代神話到現在的漫畫,為什么會產生那么多的超級英雄?
在這些以人類為根本的故事構造里,異星人的存在忽隱忽現。
在超人、綠巨人、鋼鐵俠等一系列美國漫畫里的超級英雄身上,擁有著各種超能力,如透視、怪力、飛天……這些超級英雄們運用超能力幫助人類,懲惡揚善。不論是哪個作品,哪個人物,都在這些故事情節里直接傳達出了詩意且正義的勸善懲惡的理念,并且用容易理解的圖畫描繪出來。
你可曾想過,在這些超級英雄故事的內部,也許夾雜著幾千年前,交織在人類與外星生物之間的原始記憶。或許應該對此進行一場深刻的考察。
因研究比較神話學和比較宗教學而享譽世界的美國神話學者約瑟夫·坎貝爾(1904~1987年),在徹底驗證了世界各地的神話和傳承的內容的結果之后,證明了在相互間未曾交流的文明之間,英雄故事完全是在同一時間存在的。
能引起地震、使事物消失、投擲閃電的眾神,被視作超級英雄,被世人傳頌著,不管何時何地,都有著類似的傳說。
《傳奇時代》雜志的發行人喬治奧·齊奧卡洛斯指出,在印度、挪威和希臘等古代文明中有完全和傳說一樣的故事情節,在古代的地球人類共有的神話里,都有著相似的故事情節。這些作為神話和民間傳說中心的神明,在現代依然有他們的影子,僅僅是改變了形象,就如同漫畫中描繪的那些超級英雄一般。
如:美國漫畫中有關《超人》的故事情節,就與古代蘇美爾文明的神話是一樣的套路。以北歐神話中的神明“托爾”為主角的作品《雷神》里,雷神托爾與大反派的斗爭,就是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兩個極端的對決,這些正是古代神話的特征。在希臘神話里,也是以泰坦族和奧林匹克眾神的沖突為主題來講述故事的。
因研究史前古物而出名的埃里希·馮·丹尼肯認為:“活躍在漫畫里的超級英雄是以人類的太古記憶作為基礎而產生的。正因如此,新的作品層出不窮。”《同步性的關鍵》的作者大衛·威爾庫克也持有同樣的觀點:“英雄漫畫和古代神話有著極其深厚的關系,漫畫與千年以前的神有著某種意義上的記憶的羈絆。”
以作《諸神的技術》而出名的作家大衛·切爾德雷斯也曾說過:“古代的地球人會不會曾經目擊過神在戰斗中被抓捕的場景呢?”
他提出的是5000年前遺留下來的蘇美爾文明的鍥形文字的古代文獻。在記載著關于古代戰爭的這些文書中,出現了古巴比倫最強神祇馬杜克和提亞馬特的戰斗。在這個戰斗里,一顆行星破滅了。
作為在古代宇宙“飛行士說”辯論中的權威專家,撒迦利亞·西琴認為,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顆叫做“提亞馬特”的行星存在 。在古巴比倫的宇宙論中,有一顆和最強神祇馬杜克同名的行星存在,這就是“尼比魯”。
在激烈的戰斗中,提亞馬特被化為“尼比魯”行星的馬杜克消滅了,被毀滅的提亞馬特的碎片至今仍在宇宙空間中漂浮著。據說橫行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就是提亞馬特的碎片形成的。
不論是由善惡對決的兩個極端的圖示構成,亦或是根據宇宙中的超級英雄而創作出來的故事構成,也許都傳達了太古時代眾神或者外星生物訪問地球的存在,以這些“存在”作為原型,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原始記憶,甚至作為遺傳因子而保留了下來,才能被運用于現代的英雄作品中。那么,《圣經》、《塔木德》、《古蘭經》會不會也是根據太古時代的同一“存在”而書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