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米歐洲極大望遠鏡是目前建成的最大光學與近紅外陸基望遠鏡,其主鏡直徑為39米。它還配備了先進的自適應光學系統,能夠讓望遠鏡自動調整和修正由地球大氣層引發的扭曲現象,因此在自適應光學系統的幫助下,可提高陸基望遠鏡的觀測能力。
歐洲極大望遠鏡的研發匯集了歐洲先進的科研機構,打造出世界上最先進的陸基望遠鏡主鏡面,獲得了比哈勃望遠鏡更強的觀測能力,已知該望遠鏡的成像分辨率是后者的16倍,能夠幫助天文學家觀測宇宙中的恒星和星系,解答宇宙論的基本問題。同時,我們還將借助該望遠鏡對暗物質進行研究,觀測遙遠的類地行星,甚至是尋找外星人。
? 歐洲極大望遠鏡
500億噸你聽說過像種麥子一樣種水稻的嗎?目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技術使之成真了,該技術被稱為“麥畦式”濕種栽培技術。
“麥畦式”濕種栽培技術是在保證水稻正常生育生理需水的前提下,適度灌溉的節水技術。具體做法是在水稻全生育期,溝水不斷,保持土體濕潤,使早晨稻株葉尖吐水正常;同時稻田盡可能不留水層,利用雨水,少用灌溉水。
水稻是耗水較多的農作物,水稻種植大約能消耗我國農業用水量的70%。據統計,除內陸鹽堿土及沿海鹽漬土稻田外,我國約有3.5億畝灌溉稻田可實施“麥畦式”濕種栽培技術,如果全部實施每年可節約灌溉水約500億噸,并實現生物修復土壤肥力等功能。
? 印度建成的世界首個太陽能機場
30萬噸隨著生態環境、大氣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問題的出現,人類也急需可再生的、清潔的新能源來維持自然的平衡,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太陽能已經被廣泛利用,印度建成了世界首個太陽能供電的機場。該機場位于喀拉拉邦的柯欽,機場使用了46150塊太陽能面板,占地約18.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太陽能供電的機場。柯欽國際機場在2013年已經開始使用兩個小型太陽能電廠所提供的太陽能進行日常的運行,是印度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機場。
? 水稻“麥畦式”濕種栽培技術已經成為現實
這個太陽能機場將會在未來25年內減少30萬噸的碳排放量,這等同于種植300萬棵樹木。同時,機場用不完的發電量還將出售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