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芳

在“2015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暨第五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活動中,“未來創客城堡”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它以“有創意就去做”的理念,邀請廣大創客玩家來到未來城堡,讓這里成為“創客的孵化器”,為培養更多青少年創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中,一個名為“生命之美——生物模型設計與制作活動實驗”的展區吸引了許多觀眾的駐足,這是個集科學性、互動性、趣味性為一體的互動體驗項目,很多學生在參觀之余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動手實驗中。記者了解到,該展位原來是北京市日壇中學的Marimo生物智享社團特設的,在鄭濤和吳慶紅兩位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社員們為觀眾耐心地指導如何制作精巧的模型。
用創客思維學習生物
生物,神秘而精彩。作為一門在高考中與物理、化學具有同等地位的學科,生物卻常常被忽視為“副科”。形成如此現象的原因之一,便是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認知有限。鄭濤老師介紹時說:“高中的生物課程設計雖然全面,但其中涉及許多繁瑣的理論,這就造成了我們平時所能了解的生物世界只是個巨大的抽象概念集合體,而不是一個與平日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動集合。因而,我們想借助學生社團這個平臺,使同學們更近一步去認識、了解身邊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讓他們重新理解生物的內涵。”
2012年9月,在生物校本課程《生活中的生物學》的基礎上,由鄭濤和吳慶紅兩位老師成立的Marimo生物智享工作坊,以“科技改變實際,巧手改變生活”為宗旨,開展了集生物社團、學生公司、生物競賽、創新實踐等多元一體的科普培養。每年,她們對遴選后加入工作坊的同學進行與生物科學知識相關的培養及訓練,而學生成員作為不同項目的負責人,通過招新、招聘等方式吸納更多同學入社,開展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三年多的時間,工作坊旗下分別成立了生物環保社團、生物模型社團、智在必享學生公司、創新實踐研究小組4個分支組織。
利用課余休息時間,該社團的同學們用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和各種材料,進行生物模型的制作和展賣,同時研發生物模型周邊產品,所獲資金主要用于公益活動。通過各種動手實踐與公益活動,社團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使同學們展現自己的能力和風采,也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能力,傳播環保理念。社團成員王雨龍同學說:“進入社團后發現,這里不僅可以學習到生物知識,還能涉及許多其他方面的學習。來到社團我第一次接觸生物模型,在老社團成員的帶領下,我逐漸能夠與人進行愉快的交流,感覺自己飛快地成長。比如去參加模型展示的時候,開始我還有點害羞,不知該怎么表達,后來在大家的幫助下逐漸能夠放開,也發現向別人推薦自己做的模型真不簡單,但卻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每次的活動都令我們有所提高,團隊間的合作和分工也越來越清晰,大家在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的同時,也在實踐過程中理解了科學與社會之間的聯系。”
? 社團在“2014年朝陽區中學生社團嘉年華”接受媒體采訪
? 社員們與參展的生態瓶
模型制作,把創意
轉變為現實
Marimo生物模型社團以生物學科為背景支撐,進行生物模型的制作與展示,能夠讓對生物領域感興趣的同學,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創意、設計、制造,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
說起建立社團的初衷,鄭濤老師毫不諱言:“進入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后,高中生物知識內容抽象,不易理解,老師們提供的模型也只是上課演示時使用。我希望在課余時間,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巧手來制作生物模型,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
★模型的制作過程主要分為三步驟:
選擇材料
選擇主體材料時,可嘗試使用軟陶、超輕黏土、泡沫黏土、無紡布、木棍等材料,同學們根據每種材料的特點,對其進行組合設計。
設計圖樣
根據所需材料和了解的生物知識,給模型設計圖樣,由于受到場地和工具的限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進行調整。
制作
將現有材料按照模型設計的圖樣來動手制作。
尤其是講到DNA雙螺旋結構的課程時,社團的同學們會大開腦洞,制作生物演示模型。比如,用木棍、圖釘、PVC塑料、顏料、塑料套可模擬制作DNA雙螺旋結構;用超輕黏土、PVC透明板、鐵絲可以模擬制作生物膜結構,等等。
Marimo生物模型社團在參加2014年朝陽區生物模型制作大賽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受邀參加第33屆朝陽科技節、北京市陽光少年活動等。今年參加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是生物模型社團參加的多場大型活動中的一場,而今,團隊里每位成員都已能從容地教授現場觀眾制作不同類型的模型了。同學們在將創意轉變為現實的同時,也漸漸地成長起來。
生態瓶,
點點滴滴為環保
環境保護迫在眉睫,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是有的,但是對于環境破壞的后果只能靠想象,而無法真實地感受到。Marimo生物環保社團的同學們現在都有個癖好,就是搜集各種使用過的空瓶子。原來,他們是利用生物學知識制作生態瓶。根據瓶子的形態和大小,他們會分門別類,將生態系統的各主要成分加入進去。對于生態瓶,不做任何外界物質(如營養、氧氣)的添加,只需要在光下就可以完全模擬地球的運行系統。同時,大家還為每個生態瓶都制作了相應的生物說明書,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介紹,幫助同學們理解。
通過生態瓶的義賣,社團將所得的收入用于資助不同類型的環保項目,如為校園購買綠色植物,美化教室環境。同時同學們利用郵件、微信等網絡資源,與生態瓶的購買者聯系溝通,進行生態瓶觀察的記錄反饋搜集,并不時推送一些活動信息和環保信息。
? 正在動手制作并討論生物模型的同學們
左圖 在2014年北京市朝陽區中學生社團嘉年華上,社員們手把手教小朋友做模型中圖?同學們在校外義賣自己制作的生態瓶右圖?學生制作的生物模型系列
同學們利用小型人工生態系統——生態瓶,讓人們親身感受一個生態系統的各種變化階段,從而直接感受到我們所處的環境的變化過程,利用科學手段使人們正視環境問題,讓更多人了解到生態系統穩定的來自不易,自覺加入生態保護的行列中來。這一系列的轉變過程,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態系統的神奇,也使同學們在內心上受到震撼,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身邊小事做起,將生態環保理念轉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點點小細節。
?準備售賣的生態瓶
? 同學們的精彩作品
在調查、探究、設計、動手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使每位同學在項目的全過程都參與行動,是Marimo生物智享社團的基本目標,它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同學們,既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又鍛煉同學們的動手實踐和策劃組織能力,在收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與人交際、合作。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同學敢于挑戰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為自己的青春留下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