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在貴陽坐出租車,心情很舒暢,就個人體驗而言,我認為只有上海的出租車服務水平能與之媲美。
任何一個城市的出租車司機都不會主動對乘客惡語相向,但可能態度僵硬,或者心情暴躁以至在行駛過程中對車外狀況不斷抱怨,也有的耍點心眼繞點遠路。過去一年時間里兩次到貴陽,我對它的出租車司機心境之寧靜頗有感觸,他們總能一直保持著溫和、耐心和禮貌,這或許與貴陽涼爽的天氣有關。
上海與貴陽,幾乎是中國城市的兩極,經濟發達程度與文明服務的能力之間,似乎并不存在必然聯系。
更讓人贊賞的一點是,貴陽的出租車行業是可以合法拼車的,這一點在2013年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確過。而在大多數城市,拼車都是一種營運違規行為。
我想,這可能一方面反映了貴陽經濟不夠發達的現實,拼車可以降低乘客的交通成本,也可以提高高峰期的車輛使用率,讓更多人能坐到車,還有就是,這樣做顯然更加環保。然而這些都是出于經濟理性的考慮,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表明這個城市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很高,這因素是屬于文化層面的,而這在大部分城市都顯得殊為難得。
這個城市依然淳樸著。我的一個朋友是貴陽一家媒體的老總,他說因為是少數民族地區,貴州許多山區百姓長期與外界隔絕,他們習慣按照最簡單的方式去生活。比如到民國時期,許多地方還沒有建立對商品和貨幣的理解,仍然以物物交換作為經濟來往的主要形式。物物交換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參與者在價值上吃點虧,而這一習慣讓他們對吃點小虧并不介懷。
物物交換的特點是組織因素的介入很少,因為但凡組織,總有中間成本,這些成本必須用一種制度性安排來列支。而散在的個體之間的自由交換,就不存在組織成本了。
或許這可以用于解釋,為什么貴陽這座城市擁有數量巨大的“零工”群體。出賣完體力,雇主給錢,換來生活必需品,雖然媒介已經是貨幣,但依然保持著很強烈的物物交換的味道。繞過組織因素的一大好處是,市場行為會在短時間內終結,人與人之間不會發生長遠的聯系,這就讓交換關系變得很簡單。
簡單意味著自由。
我用幾個日夜跟20多個“背篼”(城市里出賣體力的零工)混成了“兄弟關系”,他們快速地接納了我,然后對我不再設防,把家里的好事、丑事都無遺相告。比如女朋友的詳細情況以及照片,還有父親娶了后媽之后對自己不好,帶來的獨特的人生道路。這正昭示著他們的淳樸。小學未畢業甚至文盲的他們,顯然無法理解“自由”的學理意義,但“自由”,是他們選擇做零工的眾口一詞的理由。
僅僅是經驗意義上的“自由”,顯然還不足構成他們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邏輯基礎。還必須看到的一點,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心的寧靜,他們在一片喧囂與浮躁的工業化中國,總能隨遇而安。我感覺后者是構建他們自我的幸福感的很重要的非理性因素。
貴陽市民對生活的態度也讓我感覺很新鮮。一籮筐雜物、一臺電腦,兩箱啤酒,要從1樓搬到4樓,他們就會到街上去找一個“背篼”來幫忙。在大多數地方,這些事務都會自己完成,或者找朋友、鄰居幫忙,如果是企業,更是直接安排員工搞定即可。這種特性,讓這座城市可以給“背篼”一口飯吃,但同時我也想,花幾元、幾十元雇用一個背篼,雇傭者本身也許從中亦得到了一點幸福感。
也就是說,就幸福感而言,雇傭者與“背篼”,都理解得很樸素。難道你不覺得,這種樸素其實正可以填補許多城市人處于焦慮中的心理空虛嗎?
唯一感覺遺憾的是,貴陽人基本不說普通話,這一點,正相關地反映了經濟文化上與外界聯絡不足的現狀。不過現在貴陽的交通在高鐵幫助下變得越來越方便,相信將會很快改觀。高鐵的效率,也讓工業的大舉進入貴州有了基礎設施支持,富士康已經在貴陽開工建廠。山清水秀的貴州究竟是否應該繼續走東部走過的工業化道路,這在社會上有不少討論,爭持激烈。
無論怎樣,至少希望人們對幸福的樸素理解不要輕易改變,否則,發展與幸福有可能會成反比。使用一下那個俗不可耐的說法—“不忘初心”,這也就是一個省份、一座城市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