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貴鑫
眉山三蘇祠昂然挺立著一棵通天大樹,深褐色的樹干粗壯筆直,帶著一股浩然正氣,據說與蘇東坡同歲。其樹冠碩大,郁郁蔥蔥,一年四季枝繁葉茂,氣勢撼人,宛如一把巨傘,為三蘇祠遮風擋雨。那樹干之巨大,估計要十多個人一起才能抱住!因為已有千年歷史,所以頗具靈氣。
萬里無云的一天,我和甘家儀、趙永豪等幾個鐵哥們兒相約來到三蘇祠。三蘇祠周圍紅墻環抱,綠水縈繞,荷池相通,小橋頻架,曲徑通幽,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有“三分水,七分竹”的“島居”之稱,令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我們走著走著,似乎迷了路。突然,眼前閃過一道金光,通天大樹后面緩緩升起一陣青煙,一位面目慈祥的白胡子老爺爺從煙霧中慢慢走出來。老爺爺左手拿著一本書,好像是《史記》;右手輕輕地扇著一把扇子,扇子上龍飛鳳舞地寫著字。我定睛一看,扇子上面寫的是蘇軾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激動萬分,情不自禁地叫道:“東坡爺爺!東坡爺爺!”
東坡先生炯炯有神的目光里洋溢著智慧與豁達。他來到了我們身邊。甘家儀摸了摸東坡先生的《史記》,一臉疑惑地問:“東坡爺爺,聽說您小時候把這本厚厚的《史記》抄了三遍,是真的嗎?”東坡爺爺理理胡須,微微點頭,笑著答道:“嗯,是真的!我確實三抄《史記》。”
我們都驚訝萬分。“憑您的天賦,開卷一看,可以過目不忘,何必用手抄呢?”
東坡先生搖搖頭:“不是這樣的。我讀《漢書》,也手抄過三遍。剛開始,我手抄后再熟誦每段。等到背熟了,我只抄這段的前面三個字作為題目,再背誦下去,以考查自己的記憶能力。在第二次手抄熟誦這段后,我只抄前面兩個字為題。到第三遍時,我只抄這段的前面一個字為題,就能背誦如流。后來,《史記》等幾部數十萬字的巨著,我也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抄寫的。這就是我自己的讀書方法,我給它取名為‘愚鈍三法’。”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人們說爺爺您能過目成誦,其實全是您勤學苦練的結果呀!”
“愚中藏智!”趙永豪豎起大拇指,贊嘆道。
“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才是王道!”東坡爺爺語重心長地說。
“東坡爺爺,我們是東坡小學的學生,我們的學校以您的名字命名,我們要像您一樣勤奮好學,豁達樂觀。”一提起我們美麗而富有書香氣息的校園,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與溫暖,便滔滔不絕地介紹道,“東坡爺爺,我們的周校長把您的詩詞編成了一套廣播操,配上音樂,讓我們每天做一遍。全校兩千多名同學,都能把那些詩詞背得滾瓜爛熟。這是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的校歌也是寫您的,教我們時刻向您學習。我們唱給您聽聽!”
東坡爺爺欣慰地笑了。我們大聲唱道:“我要唱支歌,唱給蘇東坡,從小立大志,瑞蓮吐新荷,徐州抗洪濤,西湖蕩清波,一心為百姓呀,何懼苦難多。我愛蘇東坡,為你把墨磨,一撇又一捺,一生都快樂!我要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