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媚
[摘 要] 在當前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的人員。他們在職業能力發展方面存在缺陷,如教學基本功不扎實,職業道德水平低,進取心不強等。針對這部分教師,學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一是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二是開展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三是提供學習與進修的機會。通過以上措施,幫助非師范類教師拓寬教育教學視野,實現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中小學;非師范;教師能力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劇烈,就業壓力不斷加大,教師穩定的工資收入和相對來說較好的工作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青睞。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選擇進入到中小學去當教師,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專和大專的學生。筆者經過調查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非師范專業畢業的人員占據一定比例,且近些年來這一比重有不斷提升的趨勢。這類畢業生到中小學去,對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的科學性以及促進教師整體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但同時,這類學生由于沒有受到過專業的教學訓練,其從教能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強。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工作者應該對中小學非師范類教師的從教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發現其中問題并及時處理。
一、非師范類教師職業能力發展存在的缺陷
(一)教學基本功不扎實
和傳統師范類學校畢業的教師不同,非師范學校畢業的教師對于教師崗位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嚴格來說,非師范專業的教師只是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對于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尚欠缺一些必備的素質,比如專業知識結構不夠扎實,對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少等。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非師范學校畢業的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前中小學教師不僅要能夠根據教材進行教學,同時也要能夠根據突發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要想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接受過正規和嚴格的教學訓練。然而很多非師范專業的教師暫時并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
(二)職業道德水平低
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其職業道德水準與師范類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職業訓練,也沒有系統地了解和掌握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內容。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進入學校工作后,學校對這部分教師的考核和激勵制度沒有針對性,不能彌補此類教師在職業能力方面的缺陷。其次,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在走上教師崗位之前,并沒有仔細了解成為一名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道德素養,導致他們在工作時沒有科學、正確的定位。由于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有些教師甚至會將一些負面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當今社會,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部分非師范畢業的教師思想上開始有波動。客觀來說,教師的工作雖然穩定,但相比較公務員和社會上一些高收入職業人員來說,在社會地位和收入方面上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會讓部分教師產生失落感,甚至怨天尤人。
(三)進取心不強
對于部分非師范專業的人來說,他們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中小學教師只是為了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抱有這種想法的教師通常在工作中進取心不強。而且部分人在成為教師之前在社會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迫于無奈才選擇從事教師工作,現在有了穩定的崗位就安于現狀,希望就這樣一直生活下去。這種思想會讓教師產生惰性,喪失前進的動力。基于這樣的心理,教師在正式任教之后教學積極性明顯不足。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他們對自己不作嚴格要求,也不想通過別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認知深度,思想跟不上時代潮流。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其教學行為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教師的這種消極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此外,不少農村中小學地處偏僻,信息交流不是很方便,新的教育理念難以及時傳達,再加上部分非師范類教師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滿足實際需要了,不想主動學習,這就使得當地的教育教學水平發展緩慢。
二、提高非師范類教師職業能力的措施
(一)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促進非師范畢業的教師職業能力發展,學校應當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中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首先三觀要正,以身作則,方能順利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學校要對非師范畢業的教師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培訓,通過各種活動激發他們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之情。
(二)開展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
與師范類專業畢業的教師相比,非師范類教師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教育教學基礎知識和理論體系不扎實。學校可以針對存在這種問題的非師范類教師開展專題講座,或者組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技能比賽,促進他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用正確和科學的視角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三)提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
通過學習和進修能夠有效提高非師范類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要在實際教學工作安排中多給非師范類教師實踐的機會。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安排部分非師范類教師集中參與教學交流,或是到外校進行考察和理論學習。此外,在教學生涯初期,非師范類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師范類教師相比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學校在培養這些教師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夠真正促進非師范類教師職業能力的提高,為他們以后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桂仙.以校本研修促進非師范類青年教師成長[J].現代教學,2012,(Z1).
[2]鐘海青,盧輝矩.廣西中小學師德評價問題調研報告[J].教師教育研究,2008,(2).
[3]潘志琴.“非師范類人員”進入教師隊伍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對江蘇省常熟市中小學任用現狀的調查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