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偉
同學們,當你們與趙麗宏、冰心一起親近文學,又隨著于漪、沈括一同重溫了童年之后,應該收獲了絲絲語文味的馨香。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跟隨魯迅、沈從文一起去了解我國的傳統習俗,與老舍、朱自清一行人走進四季。與名家同行,讓我們用獨特的視角,欣賞綺麗風景,領略斑斕風情。
學習這兩個單元時,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法去收獲文章特有的馨香呢?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民俗風情”,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閱讀這類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體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魅力,體會各民族獨特的抒情方式。因此,我們除了學會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應該提高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鑒賞能力。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我們首先要學會預習,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等途徑搜集相關的知識和素材,包括有關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故事等。同時,要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欣賞作品所展現的優美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如《社戲》一文中,作者記敘了幼時看社戲的一段經歷,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我們要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這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我們在了解湘西風土人情的同時,還要以“賽龍舟”的場景描寫為例子,學習文中的各種描寫方法。《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要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并與本單元的寫作訓練“從生活中找米”相聯系,進行訓練。
第四單元則帶我們暢游四季,每篇課文都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的景美與情美。有了《春》的優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溫情敘述;有了《夏》的緊張熱烈,還有《三峽》四季的鮮明呈現。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我們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學習本單元必不可少的武器就是朗誦——在反復誦讀中加深理解,獲得美的熏陶。在吟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反復品味優美的語言,從而欣賞文字中的美景。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所以,我們要在欣賞散文優美、精辟的語言的同時,領會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感情。
我們沿著朱自清的足跡領略了旖旎的春光,踏著老舍的腳步走進了濟南的溫情冬天,感受辛棄疾眼中“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夏天的喜悅,體會劉禹錫筆下的秋天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放。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們要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學會有層次地描寫景物,這樣,在寫作訓練時,就會有方法可循了。
同學們,相信你們在如此美麗的文字中暢游,一定可以收獲更多的語文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