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百眼巨人”號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臺,用于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這艘艦上所載的飛機并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后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被稱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并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后,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并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百眼巨人”號原是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準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并到上層建筑中去,然后把整個建筑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采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于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至于第一批準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百眼巨人”號已經具備了現代航空母艦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狀。它的誕生,標志著世界海上力量發生了從制海權到制海與制空相結合的一次革命性變化。
(來源:新華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