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晶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農村孩子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逐步凸顯,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孩子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逐步凸顯。所以,如何使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后社會的發展,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尤為重要。具體表現在:
一、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諧
家庭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單位。只有家庭幸福,才有社會的健康發展,那么,孩子的行為養成教育對于家庭又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家庭里,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熱愛勞動,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孩子有良好的文明習慣,能夠尊老愛幼,對待身邊的老人有禮貌,都會使家長的臉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家長的經歷大多用在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上,更多的是因為出門打工而忽略了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因此,為了家庭的和諧幸福,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養成教育。
二、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能促進其自身成長、成才
目前,我國現在獨生子女多,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原則性,一般是縱容式的教育頗多,已成為阻礙孩子成就獨立人格、獨立性格的基石。在農村,孩子們由其爺爺奶奶帶的比較多,由于老人對孩子多數比較寵愛,更不忍心讓孩子做其力所能及的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獨立性格、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的養成。調查發現,孩子的成績與他們的學習習慣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學習習慣好,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可見,行為養成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十分重要。好的行為養成可以使孩子的修養更高,行為更規范,孩子良好的行為養成習慣是由我們成人培養的,而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易改變,因此,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三、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在十年后要走向社會,他們的行為習慣關系到我們的社會風氣,影響著社會的發展。無論在哪個國家,我們都希望看到人們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因此,養成教育應從小抓起。在我國,很多人的文化程度與文明程度不成正比,這些人往往行為習慣較差,在旅游區堆積如山的垃圾、隨意涂畫的建筑都體現了差的行為習慣對社會的危害。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際關系、對他們、對集體、對生態環境的維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說,人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國家的和諧進步、對社會的穩步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總之,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的關系,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人文素質,就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