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華


[摘要] 目的 研究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方法 選取2010年9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16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每組5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厄貝沙坦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厄貝沙坦;阿托伐他??;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c)-008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ere 58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rbesartan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and ha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Irbesartan;Atorvastati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心肌壞死[1]。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硝酸酯類藥物及休息無法完全緩解,伴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和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同時會引發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2]。目前,國內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越來越多,呈逐年遞增趨勢,已經引起人們及社會的廣泛關注[3]。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是藥物種類繁多,其臨床效果存在一定差異[4]。相關文獻報道表明,采用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滿意,不良反應較少,因此被廣泛應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58例采用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5]。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8例。實驗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30~82歲,平均(46.2±3.8)歲;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齡33~86歲,平均(49.1±4.3)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強心劑、硝酸酯劑、利尿劑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常規治療[6]。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厄貝沙坦(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40996)治療,75 mg/d,口服。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20050)治療,10~20 mg/次,1次/d,口服[7]。
1.3 觀察指標
兩組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血栓形成、血管再通、心血管事件以及左心功能受損等得到顯著改善或大致痊愈;有效:血栓形成、血管再通、心血管事件以及左心功能受損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血栓形成、血管再通、心血管事件以及左心功能受損等無任何變化[7]??傆行?顯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為77.6%,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0%,對照組為17.24%,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3 討論
絕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塊表面大量聚集,進而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造成心肌缺血性壞死[8]。除此之外,心肌耗氧量突然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也會引發心肌梗死。過度疲勞,特別是負重登樓、過度有氧運動、連續精神緊張等,都會造成心臟負荷進一步加重,心肌需氧量明顯增加,然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出現狹窄、硬化,無法充分擴張,進而導致心肌缺血[9]。有文獻[10-12]報道,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1~2 d或1~2周存在前驅癥狀,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或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或繼往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長時間的心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癥狀: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無法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恐懼、出汗等;少數患者無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可能誤診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少數患者表現為頸部、牙齒、咽部及下頜疼痛,容易誤診,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突然,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并加強入院前的處理。治療原則為挽救瀕死的心肌、縮小梗死的面積、有效保護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各種并發癥[13]。
相關報道[14]表明,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受體抑制劑,能抑制AngⅠ轉化為AngⅡ,可以特異性地拮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1受體(AT1),對AT1的拮抗作用>AT 28 500倍,通過選擇性地阻斷AngⅡ與AT1受體的結合,抑制血管收縮以及醛固酮的釋放,產生降壓作用??诜o藥后,厄貝沙坦吸收良好,其絕對生物利用度為60%~80%,進食不會明顯影響其生物利用度。有文獻報道[15]認為,阿托伐他汀屬于HMG-CoA還原酶的選擇性、競爭性抑制劑。HMG-CoA的作用是把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轉化成甲羥戊酸,即包括膽固醇在內的固醇前體。相關文獻[16]報道認為,TC、LDL-C以及apoB血漿水平升高能促進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有密切關系。在動物模型中,阿托伐他汀通過抑制肝臟內的HMG-CoA還原酶及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通過增加肝臟細胞表面的LDL受體數以增強低密度脂蛋白的攝取和分解代謝。相關報道[17]表明,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同時還能降低某些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和混合型血脂異?;颊叩腡C、LDL-C、apoB水平。阿托伐他汀還可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并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A-1水平有所升高;阿托伐他汀能夠降低單純高三酰甘油血癥患者的T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酰甘油、LDL-C,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及降低脂蛋白異常血癥患者的中間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斑塊脂質,促進膠原組織生成纖維帽,增加斑塊穩定性,從而明顯改善心肌缺血,因此,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顯著,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 舒華,高鳳榮,賈素蘭.小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老年冠心患者者強化降脂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12(5):17-19.
[2] 劉峰.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伴高脂血癥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34(2):119-121.
[3] 鄧燕玉,黃莉,常翠.早期應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8):125-126.
[4] 王新彩,馬琳.心肌三項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5):209-210.
[5] Li J,Li JJ,He JG,et al.Atorvastatin decreases C-reactive protein-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by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B pathway[J].Cardiovasc Ther,2010,28(1):8-14.
[6] 肖艷春,郭勇,茍華良,等.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擇期冠脈介入治療術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1,31(10):1504-1505.
[7] 費纓.阿托伐他汀聯合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7):1214-1215.
[8] 李衛東,張國輝,鮑中華,等.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9(1):62-64.
[9] 董平栓,李志娟,劉孝民,等.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術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臨床急診雜志,2012,9(4):204-206.
[10] 呂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NT-ProBNP水平與冠脈狹窄程度的關系[J].現代醫院,2013,13(6):65-67.
[11] 劉震,李韶南,雷曉明,等.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中發生慢血流對竇性心率震蕩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2,12(3):17-20.
[12] 劉向陽,唐良秋,江志平,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2,12(2):23-25.
[13] 萬艷芳,張軍,王長厚,等.阿托伐他汀聯合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2, 14(2):246-247.
[14] 楊玲,薛世榮.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無癥狀頸動脈斑塊消退作用比較[J].廣東醫藥,2012,29(6):1041-1043.
[15] 魏子秀,楊雪珍,叢培玲,等.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復發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7):604.
[16] 楊琴.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檢測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3,25(5):784-785, 788.
[17] 賈智,唐金國,廖禮強.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及其相關血清指標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5,27(3):403,407.
(收稿日期:2015-04-15 本文編輯:許俊琴)